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

文思都 人气:2.6W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信,肯定对各类书信都很熟悉吧,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怎么写信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

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1

各位家长:

你们好!

夏去秋来一眨眼您的孩子已上了大班,他们将经历幼儿园中最后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孩子们的快乐,烦恼和骄傲都将与我们分享,而我们也将为您的孩子能顺利升入一年级而努力。

孩子是一本彩色的书,每一页都是新鲜而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更何况我们班有着二十多个可爱的小精灵,所以这就更需要您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多加强家园间的联系,这样孩子的天天才能更快乐,更充实。本学期我们三位老师能继续和家长一起承担对我们孩子的教育,这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希望我们之间通过互相帮助,使孩子在幼儿园最后短暂的一年中,快乐健康的成长,并在孩子成长中留下最为美好的记忆。

我们班现有孩子24人,包括新转来的6名孩子,其中男孩子11人,女孩子14人。孩子们通过小、中班二年的学习,孩子在生活礼节、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存在问题:由于一个月长假后,孩子们的常规有待于加强,大班的教学内容增多,幼儿常规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此,本学期将认真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努力做好班级保教工作,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喜欢帮助他人、尊敬师长和同伴友好相处的情感,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一、保育工作

搞好班级卫生,每天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工作;毛巾口杯清洗消毒,被褥晾晒,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严格执行幼儿一日活动作息制度,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整理好室内外的环境布置,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剥蛋皮、学习整理自己的床铺等,配合医务室做好幼儿体检、喝中草药等各项保健工作,细心呵护使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二、幼小衔接的准备

(1)培养幼儿正确、清楚表达思想的语言能力。

教学是双向活动,孩子能善于表达,敢于发言,是教师了解孩子学习成效的途径之一。家长可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学习对一个事物(事件)的多种表达方法。在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上,多布置任务也是促进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小任务,由含一个条件的任务逐渐过度到多重的、带有多种指令的任务,为孩子入小学后对话,特别是任务性语言的理解打下良好基础。

(2)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2

尊敬的家长朋友:

紧张而又忙碌的'三年级上学期终于结束了。这一学期,两个班的家长朋友和我配合得更加默契、和谐,你们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就是此时此刻,家长朋友们还在群里讨论为我的微视频投票助理的事情,而且我刚刚接到8班曹修宁同学奶奶的电话,问我怎么用微信投票,她也要为我投票。真的是太让人感动了,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了你们这些知心的家长朋友。其实,对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来说,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家长的理解与配合是给我们最大的安慰。

正是因为我们的齐心协力,使得两个班的孩子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成绩公布附后,应教育局要求仅按照分数段进行公布)

假期作业:

一、计算

1、期末卷95分(含95分)以上的学生:20张口算;20张竖式计算;

2、期末卷90分(含90分)以上的学生:30张口算;30张竖式计算;

3、期末卷90以下的学生:40张口算;40张竖式计算。

(注:根据本学期考试情况,孩子们的计算能力普遍还有一定欠缺,希望家长们予以重视,假期侧重孩子们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另外,期末卷面满分的同学可以不做此项作业。)

二、自主练习

可以根据孩子的自身水平适当选择相应的练习题(如奥数等),新学期开学后将根据完成情况兑换相应的奖励星。

(注:本学期学生间奖励星的数量差异主要与其日常完成的自主练习相关。)

最后再次感谢家长朋友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希望新的学期我们共同努力,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值此新春来临之际,祝愿大家猴年大吉!万事如意!!

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3

班级管理,家长同志:

您好!

可能是教孩子的时间长了,和家长的交流多了,针对孩子数学方面的教育我越来越想和家长汇报一下我近期的一些思考。同时由于我明天要去外地出差,没法和家长面对面交流,就以信的形式把我的想法和家长说说吧。

澄清认识一数学就是加加减减,会做题?----数学应是培养孩子的分析、理解、操作和思考的能力!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很多家长说到孩子在上学前学过100以内计算,做题可快了。可是我想说的是,数学的学习不只是会算题。相信细心的家长,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的数学书上、习题集上,单纯计算的题目只占到整个卷子的10%—20%,也就是说更多的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正是家长常说孩子题都会算怎么考试就是考不好的原因。因为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更需要培养的是“理解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思考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澄清认识二我给孩子多报几个班,让他好好学行吗?----帮助孩子养成每天及时复习、梳理知识的习惯。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不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学不好,跟不上,就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特别是周六、日,几乎满满的。试想一周五天的学习、作业,孩子已经够辛苦了,孩子在学校没有充分的时间玩,周日也不能放松,周而复始,孩子体内玩的能量不能释放,就导致孩子形成了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说小话,不认真听讲的不良习惯。所以,辅导班、特长班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报1--2个,是可以的。但家长始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和孩子交流学习,家长给孩子做榜样,这些工作谁也代替不了,相信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一定会尽到自己的责任。帮助孩子每天做好5--10分钟的复习。

澄清认识三数学日记就是记录一道数学题?----数学日记是培养孩子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实践活动。

寒假期间我开始让孩子们写数学日记,并逐步对孩子进行了辅导,也通过邮件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刚开始不少孩子只是记录一道题,或者只记下游玩的过程。但是随着孩子学得的知识多了,观察的视野宽了,思考的问题深入了,孩子们写的内容就丰富了。有数学故事读后感、有考试后错题反思、有估数、测量长度的内容、有整理计算过程的表述等等。但是数学日记第一要真实,第二要对身边的事情认真观察,第三要详细记录活动中孩子分析思考的过程。

澄清认识四孩子写作业我一直在旁边提醒呀!----要注重锻炼孩子独立、迅速完成作业的能力。

不少家长很负责任,总是坐在孩子身边帮助孩子读题或者给孩子一些提醒。但是时间长了,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一有困难或者问题就问妈妈“这是什么呀”,“怎么做呀”。孩子没有了独立思考的动机,更失去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好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家会,怎么考试的时候就做不对呀?其实,陪做作业就是出现问题的原因!家长们不妨这样做: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醒,认真、抓紧时间做,遇到难题多读两遍,如果实在不会,把所有会的作业完成了再集中问妈妈。

澄清认识五在错题本上把错的题目一一订正就行了!-----错题本不仅仅是记录错题,更是弥补知识漏洞的工具。

孩子们已经基本养成用错题本的习惯了。但是不少孩子订正时,没有得到爸爸妈妈的帮助,不会画图或者不会抄字。只是把错的算式订正了一遍。这样对孩子巩固知识的效果不佳。错题本的使用:首先要记录清楚是哪里的错题,如:第二单元第一题,先抄出原题目;其次让孩子自己分析、并记录出错的原因;最后分析正确的思考方法、写出正确答案。如果有条件的家庭,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仿照出一些近似的练习,使孩子真正达到弥补错误,巩固知识的效果。

谢谢各位家长!以上这些不知是否能对我们共同教育孩子起到帮助的作用,期待和您交流!

教师致家长的一封信 篇4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首先感谢您把孩子送进市实验小学,从您选择实小开始,我们就知道您的内心充满了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渴望,充满了对实小的期待,也充满了对实小教师的信任,这让我们倍感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

我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良的教学传统,淳厚的校风、教风、学风一直深受社会和上级部门的赞誉。我们始终把教书育人看作教师的本职工作和应尽义务,把一视同仁当作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各位家长,请相信:我们会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尊重并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会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专心教育,专注教学,实现质量绿色提升,培养和发展健康、向上的儿童。

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倡导过一个“绿色教师节”——真诚地谢绝家长的礼物和宴请。您需要做的是跟老师多沟通、多交流孩子的表现,以便因材施教;您需要做的是配合学校,教育孩子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您需要做的是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心声,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您给学校、老师的一个“金点子”、一个“好建议”,您和孩子的一句祝福话语……这些才是您和孩子献给老师和学校最好的礼物!

各位家长,学校教育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或许学校在办学条件或办学举措上仍有需要改进之处,或许个别教师在教育行为和方法上仍有欠缺和不足,请您通过正当的渠道、合适的方式及时与学校沟通交流,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努力改进。

亲爱的家长,请让我们一起用爱心去呵护纯真,用智慧去孕育成长,用真诚去开启心灵,用希冀去放飞理想,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