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简明题解题例说(网友来稿)

文思都 人气:2.66W

山东阳谷实验中学高中部  何传跃 

语言简明,是指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文字,不重复罗嗦,不说多余的话,而又表意清晰,使人明白地理解。高考常采用非选择题以删改的形式出现,即本着语言简明的原则,排除冗余信息,删除多余词语,进行简略处理。请看下面题型:

例1、下面一段话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三个。(1998年全国题)

一个人 之所以 会变坏 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重要的 是他自己没有把

             ⑴            ⑵           ⑶             ⑷               ⑸

握自己,受了坏人的影响,才逐渐变坏的;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能抵制多方面的 

               ⑹          ⑺                      ⑻                  ⑼

各种 坏的 影响,那么 他还会变坏吗?

 ⑽   ⑾         ⑿

删除部分:         、         、        

例2、为了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2000年全国题)

记得 在 一次 期末 考试 中 ,在 考完 了 语文 后 ,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好长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                             

例3、下面一句话中,编号的地方有些是可以删去的。请将可删去的序号写在题后横线上。(2001年北京安徽春招题)

由于 人体 脂肪 的 密度 远 小于 人体 肌肉蛋白和水 的密度,所以减掉一公斤脂肪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后 所减去的 体积 远大于由脱水而减少的体积。

⑺           ⑻

可以删去的是:                                             

例4、为使下面文字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请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站在讲台上 的 是一位 曾经 在北大工作 了 三年的年轻学者。他 穿着一件大 而 黑

           ⑴         ⑵             ⑶                 ⑷            ⑸ 

的衣服,用 右手执教鞭,正在就 关于 当前 的 学术研究问题给与会者作报告

        ⑹                     ⑺       ⑻ 

   如何解答这类题呢?

   首先,要从语句的'内容出发,明确语句要表达什么意思,进而大致确定需要保留的词语。例1的意思是说人变坏的原因,除受到坏的影响外,是自己没有把握自己;如果能把握自己,抵制坏的影响,就不可能变坏。由此可先大致确定⑶⑸⑻是必须保留的。例2的意思是说一次期末考试,考完语文,心情高兴。由此可先大致确定⑵⑶⑷⑺⑼是必须保留的。例3所给一句话为因果复句,脂肪密度远小于肌肉蛋白和水是“因”,减掉脂肪的减肥效果好是“果”。由表意来看,⑷是必须保留的。例4,从表意来看,⑵是必须保留的;从句子的构成来看,⑴与“站在讲台上”构成的字短语作主语,指年轻学者,⑴也不能删除。

   其次,从语意出发,本着简明的要求进行删改。删改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 有没有语意重复的句子。

表意重复的句子,应当删除。例1中的⑹,前面⑶已经提到,语意重复,要删去。

2、 找一找重复赘余的词语。

赘余的词语要删除;表意功能相同的词语同时出现,造成重复,要删除一个。例1中的⑴⑵都表原因,造成赘余;⑼⑽都指不止一次,重复罗嗦。都应当删除一个。例2中,两句重复出现“在”,可先考虑删除⑹。例3中,⑵⑸作修饰语在一个句子中同时出现,可先考虑删除⑸。例4中,⑺与“就”重复赘余,应当删除。

3、 看一看可用可不用的词语。

尤其是句中使用的虚词,如果不影响表意,可用可不用的词语,可以删除。例1中的⑿,例2中的⑻,例3中⑴⑶⑺,例4中的⑶⑷⑹,均属可用可不用的词语,可以删除。

另外,如果句中出现游离句,即和句子的主旨表意不吻合的句子,自然应当删除。上述四题没有涉及这一点,做题时也要注意。

第三,要立足题干要求。从上述四题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

1、删改不能改变或影响原意。

例1中,删去⑶⑷句,同样连贯顺畅,但不符合题干“不影响原意”的要求;删除后,原句“除……外”、“更重要”的意思就没有了。例2中的“一次”,似乎也可以删去,但在平时的语言表达中,“一次期末考试,考完语文后”指已经过去的某一次期末考试;而“期末考试,考完语文后”往往指刚刚过去的或正在进行的期末考试。去掉⑵,显然就改变了原意。例4中的“曾经”,似乎也可删去,“曾经在北大工作三年”,表明过去在北大工作三年,而现在已不在北大工作。删掉⑵,也就改变了原意。

2、 明确“必须删除”、“必须保留”、“可以删去”的不同要求。

例1中的⑺处也可以删除,且不影响表意,但不是必须删除的。例2句,如果只删除⑹和⑻,则成了“在一次期末考试中,考完语文后”,更合乎语言的表达习惯,但题干是“必须保留”的,要求找出必要词语,⑵⑶⑷⑺⑼不能去掉一个,否则改变了原意。例4也要求找出必要词语,⑴⑵⑸都是不能去掉的。例3的要求较宽泛,且没有几处的限制,只要不改变原意,又能使语句通畅,可以多删除几处。

第四,从语感方面检验。

删改不仅要做到保持或不影响原意,还要做到语言表达连贯顺畅。删改后,反复读几遍,一则可以检验删改是否妥当,二则也可以验证有些词语的保留是应当的。例3中,⑹前出现“密度”,可以删除;同样,⑻后也出现“体积”,能否删去?如果删去,读起来感到别扭,文句不通,所以不能删。例4中的⑸,如果删掉,同样读起来就不顺畅了,也不能删除。

简明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在今后的高考中,这种题型会经常出现。解答这类题目,注重上述思维方式,应当说是行之有效的。

(附:上述四题答案:例1:⑴(或⑵)、⑹、⑼或⑽      例2:⑵、⑶、⑷、⑺、⑼     例3:⑴、⑵、⑶、⑸、⑹、⑺     例4:⑴、⑵、⑸))

   

 作者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