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丝绸之路阅读答案

文思都 人气:1.23W

南方丝绸之路阅读答案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是指从祖国西南的成都出发,穿越川、滇(di1n)、黔(qi2n)、桂诸省指向西亚、西南亚的商贸通道,其主线之一的零关道至迟在秦汉之时就已成形,史称“蜀身毒道”,以后各代都有经营,又称牦(m2o)牛道、清溪道、西川道、川滇旧道等,一直是西南边陲(chu0)的交通大动脉。

南方丝绸之路阅读答案

徜(ch2ng)徉(y2ng)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眼前会浮现出当年商旅、行人、马队跋涉的身影,耳边会情不自禁地传来马帮铃响和歌者粗犷的呐喊。马蹄声脆,铁掌与顽石撞击出火光。历经磨练和风雨,路面石头早已棱角褪尽,变得异常光滑。时光在流逝,历史在延续,古道弯弯像一支飘荡的曲谱,默默奏出那部悲凉而雄壮的史诗。

而今,德昌作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驿(y@)站,山、水、桥、路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亘(g8n)古不变的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文明

(1)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是指哪条路,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徜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亘古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道弯弯像一支飘荡的曲谱,默默奏出那部悲凉而雄壮的史诗。”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答案:

解析:

(2)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从古到今没有变化。

(3)赞美南方丝绸之路在古代经济上的作用。

推荐阅读: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古老而朦胧。据《史记》、《南丝古道话今昔》等史籍,去粗取精,试将其“庐山真面目”概述于下:

(一)

在古代,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又叫“蜀身毒道”,“蜀”指四川,“身毒”是对古时印度的称呼。这条蜿蜒于西南丛山峻岭通往印度的商旅之路,比西北的丝绸之路还要早约两个多世纪。它对我国开发西南边疆,促进我国与西南亚及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史记·火宛列传》载: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张骞向朝廷上书出使西域,曾在大夏(今阿富汗)看到从中国内地经印度转卖去的四川“蜀布”和“邛竹杖”。这件事当即引起汉武帝对西南民间商旅通道的极大兴趣。这是史书上有关南方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这说明当时西南各民族经南亚、西亚开展的对外贸易,早已在民间进行,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化民族走向世界的最早尝试,是西南各民族先民寻求对外交往不懈奋斗的轨迹。

据《南丝古道话今昔·南方丝绸之路示意图》载:这条把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是由下列三条主干道组成:

1、灵关道:从成都经邛崃(南丝路首城)、芦山、天全、荥经、汉源、越西(古称“灵关”)、西昌、攀枝花入云南,再经永仁、姚安至大理。其中,成都至芦山一段称“临邛道”。越西与沪沽之间的登向营(著名要隘),是当年护送马帮商旅往来的古城堡,至今遗迹犹存。

2、朱堤道:由成都南门大桥——万里桥下船,沿岷江而下经乐山至宜宾。改由陆路从宜宾经高县、筠连入云南盘津,再经昭通(汉称“朱堤”)、曲靖、昆明、楚雄到大理与灵关道汇合。

3、博南道:从大理经永平(汉称:“博南”)、保山至腾冲,再分为两路:一路由腾冲向西北,经古永入缅甸密支那,沿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入印度,或顺伊洛瓦底江经曼德勒出海,最后由海上到达欧洲、非洲诸国;另一路由腾冲向西南,经梁河、盈江、顺大盈江到缅甸的八莫,再顺伊洛底江曼德勒西南出海,或沿史迪威公路北上密支那。

上述三条主干道的交汇处大理(汉时称“叶榆”)。在秦时即设郡。从宋至元,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唐宋是南昭国、大理国的首都。南昭国与唐王朝在南丝路上的国界,在汉源的清溪关。当年,南昭国曾两次出关,车辚辚,马萧萧,沿南丝路临邛道东下进攻成都。

元代初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由陕入川,从成都经灵关道至大理、再从大理经博南道入缅甸。继又从越南返云南经朱堤道回成都。史称“他是走完了南方丝绸之路的唯一外国人”。

(二)

南方丝绸之路,在古蜀国开明氏时代(约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初期),是由商旅往来的区段小路拓展连结而成的民间商道。秦汉后,中央国家政权为了开拓疆土,开展对外贸易,不断采取政治交涉和武力征伐,逐渐把它开辟为沿途设驿站、置邮亭的官道。这方面的史事甚多,兹列举数例:

蜀王子国破南下

秦惠文王更元元年(前316年),派张仪、司马错率兵灭蜀,追杀蜀王开明十二世于武阳,(今新津县境内)。蜀王子率其残部,分两路南下。一路沿南丝路灵关道逃至今西昌和云南姚安;另一路沿南丝路朱堤道进入云南后,折向东入贵州沿北盘江直去广东(南丝路一条分支道),现入交州(今越南),征服文郎国,雄长雒民,号称“安南王”。这表明当年蜀王子及其随从对南丝路及其路线了如指掌。此后,秦汉王朝即沿此路线向西南开拓。

司马错率兵伐丹、犁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丹、犁两小国叛乱,秦将司马错与甘茂带兵平定丹、犁。丹、犁“在蜀西南姚安境内,本西南夷。”这是秦军第一次深入金沙江以南地区。

张若取笮及江南地

公元前285年,秦蜀守张若率兵“取笮及江南地”。“笮”在今盐源、盐边一带地区,汉时曾在此置定笮、大笮等县。“其江南地”系指笮之金沙江对岸的今丽江、楚雄境域。张若作为蜀守挥兵沿南丝路灵关道南下,目的是为了消灭蜀王子南下的残余反抗力量,开拓疆土。

常頞修整五尺道蒟

南丝路朱堤道从宜宾经高县,筠连入云南,再经昭通至曲靖一段(古僰道),在古蜀国杜宇时代,即可通行。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派常頞(疑时为蜀郡太守)组织指挥,将此道拓宽为五尺,故史称“秦五尺道”。

唐蒙出使督修路

唐蒙原是一个小小的番阳县令,但颇具开拓眼光,当他在南越食到蜀地产的蒟酱,探知有一条由巴蜀经夜郎(今贵州安顺一带)沿牂牁江(北盘江)而通番禺(广州)的民间通道后,即向汉武帝建议招抚夜郎国,汉武帝“遂任蒙为中郎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由巴蜀笮关至夜郎,这条民间通道路况不佳。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遂派唐蒙“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宜宾)直指牂牁江”即史称“发巴蜀卒治南夷道”。次年,在沿途设邮亭,正式把这条道开辟为官方驿道。这是南丝路的一条主要分支线,可通广东。

司马相如抚西夷

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任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乘四乘之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使因从成都南丝路灵关道而下,边行边派人整修道路,而至沫水(大渡河)、若水(雅砻江)、通灵关,桥水(安宁河),以通邛,笮”,说服了这一带少数民族,“邛笮、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在其区域建立了“一都尉、十余县,属蜀”的军政管理体制。相如此行过芦山的青龙关,此关是司马相如所辟,现今关门遗址犹存。他这次出使西夷,既整修了南丝路灵关道北段,团结了西夷诸少数民族,又开发了西南边疆,沟通了中外,为西汉王朝立下了赫赫功勋。

司马迁奉使西征

汉武帝采取政治招抚的办法,锐意开拓西南边疆,把南丝路辟为官方驿道,但西南夷奴隶主统治集团叛服不常。他们认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于是,汉武帝在元鼎五年至六年(前112—111)便采用武力打通南丝路,并派司马迁随军出征。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他自己“迁升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命报。”(系指聚居大理以南的昆明部族)他在《河渠书》中又提说“余西瞻蜀之岷山与离堆”。这说明他是沿南丝灵关道而下的,并随军深入到了昆明部族聚居的南丝路博南道。他沿途考察风土人情,后来写出《西南夷列传》,给后代比较完整、详实的西南地区民族分布及其政治、经济和习俗史料。

郭昌三击明部

汉武帝为了探明和打通南丝路,在破南粤之后,乘胜伐且兰,降夜郎,杀邛君,诛笮侯,开设牂牁、越西、沈黎诸郡。但多次派使往身毒(印度),均被聚居在大理、保山一带的昆明部落所阻。于是,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前109)、四年(前107)、六年(前105)三次派拔胡将军郭昌率兵南下征讨,终于制服了昆明部落。将其地划归蜀郡管辖。同时,在滇西南设立了不韦(保山南境)、雟唐(保山)、比苏(云龙、南坪)、云南(洋云、弥渡)、邪龙(巍山、漾濞)、吐榆(大理、洱海、剑州)6个县区,迁入大批汉民,改善南丝路博南道的路况。

哀牢归附置永昌

东汉永平十二年(69),聚居在南丝路博南道南段,与缅甸相邻的哀牢部落,归附东汉王朝。哀牢王柳貌建子率种人内属(即降汉),其中邑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汉王朝)以其地置哀牢(腾冲、龙陵及德宏)博南(永平)二县。割益州西部都尉所领大县,合为永昌郡。自此永昌城(保山)逐渐发展为南丝路南端重镇,是我国内地通往西方和东南亚各国的重要商埠和对外口岸。所谓“哀牢之归国……汉置永昌以统治之……永昌通大秦(东罗马帝国),南通交趾(越南),奇珍异宝,岁时不缺”,即是指此。

总的来说,南方丝绸之路从民间商旅往来小道拓展连结成私道来考察,它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基本上一直是通的。但若从中央政权的官方驿道来考察,由于路长且险,沿途民族众多,中央王朝兴衰更迭和鞭长莫及等原因,它又是时通时塞的,如唐、宋在大理建都的南昭国和大理国,与唐、宋王朝对抗五百多年,但其时南丝路作为民间商道仍是通的,因为这是各民族之间互利的。

(三)

在古代,我国西北丝绸之路,因沿途多经沙漠地带,是以“沙漠之舟”—骆驼为运输工具。西南方丝绸之路所经地区多系高山河谷地带,山顶与河谷之间的落差高达2500米,山高水险,道路崎岖,唯有“山地之舟”—骡马可以行走。刘昆在《南中杂谈》称赞云南马“跋山而蹄健,上高山,履危崖,虽数十里,不知喘吁”。在商旅运输中,为了安全,往往几十匹几百匹马结成一队称的“马帮”。领队者称为“马锅头”,由具有天文、地理知识和交际、组织的能人担任,其余人员称为“伙计”。山间铃响马帮来,场面十分壮观,“马帮”从四川驮去丝绸、蜀布、棉麻、铁器、漆器、食盐、茶叶、邛竹杖等产品,驮回宝石、玉器、香料、黄金、白银等物资,部分再转运中原,这不仅交流了物资,且沟通了文化,加深了友谊。罗马帝国贵族非常喜欢中国丝绸,美称中国为“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