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道德作文汇编6篇

文思都 人气:3.06W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道德作文汇编6篇

道德作文 篇1

上周在我校发生了一件在路上撒图钉的事,致使许多同学的车子被图钉来了个“亲密接触”。对于这件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虑一下,看看这么做给多少人带来了不便。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提倡做好事,而这么做的“好事”又给多少人带来了多少“好处”呢?好好想想这么做是不是对呢?

和这件事对比一下,几个同学在路上看到受伤的男孩子,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把受伤的男孩子送到最近的医务所,为他缝合伤口。并且向旁人借手机给男孩子的父母打电话。等男孩子的父母来了,她们几个没有留下任何一个人的名字,就走了。那几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学生又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她们这种精神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提倡的吗?

学习她们的这种精神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同学们,我们是新世纪的太阳,更应该发扬这种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

最后,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创造辉煌的明天!

专家点评:

描写不生动,表述不清晰

道德作文 篇2

今天我在微博上看见一条消息,关于让座,一个女孩子生着病坐在椅子上,来了一个老人,周围的人看见女孩不让座都觉得这个女孩十分的没有羞耻心,最后女孩迫不得已让了座位。

通过这个事情,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没有谁是必须让座的,法律上也没有这个规定,我们不应该道德绑架任何一个人,当让座这件事情过去夸大,这个世界不就乱了套,我不是提倡不让座,而是提倡不要道德绑架。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上车的时候也会听到车上的乘客请给老弱病残孕等人让座,让座这个词已经深深地刻入我们的脑海里,看到老人,孕妇,残疾人的时候都会反射性的让座,这个是一件好事,毕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涵养,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文明古国。但是有的时候,一些年轻人生病或者是身体不适的时候,因为年轻看不出来,大家强行道德绑架非得逼着人家让座,这个是不提倡的,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道德观来衡量其他人的道德观,道德绑架这种事情我们看到过很多次,这种不良的风气应该制止。

创造和谐的社会首要条件就是约束自己。

道德作文 篇3

“5·12”汶川里氏8级的地震,摇动了山,震倒了房,也晃动了人们铭记在心的——道德。

5月12日2时28分,都江堰市光亚学校正在上课。突然间,地板微微晃动了一下。于是,正在上课的老师平静地说:“不要害怕,没事,我们继续上课。”话音刚落,立马天摇地动。刚才平静的老师早已如离玄的建箭,拔腿就跑,第一个冲下楼,跑到操场上。着一惊人的举动,让所有师生目瞪口呆。事后,这位老师上自己的博客来澄清。然而,越描越黑,网络上马上出现了新名词“范跑跑”。而这,就是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范美忠的`“光荣”事迹。

“范跑跑,”多么讽刺的一个名。但这一“跑”,又唤醒了我们什么呢?

在“范跑跑”事件中,我们首先应该赞扬的是范美忠先生的勇敢、诚实。在事发后,他敢与在网络上想媒体公开自己的行为,发表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难道不诚实么?在棉队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任命的谩骂,他依然未改变自己最原始的立场,可谓不勇乎?

但我们必须批评的是范美忠老师。作为老师,他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不仅有传播知识的责任,还有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责任。这在我国的《教师法》就有规定。

然而,我们更应该谴责的是“范跑跑”。我们暂且不说作为老师,就是一个成年人在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就有义务去保护未成年人。可范美忠先生就没有做到。我们也可以理解在生死关头,人会变得懦弱,但至少我们可以大喊一声:“地震了,快跑!”然后再跑也不迟。可在紧急时刻范先生也是去了理智。

而更令人愤怒的不仅是范先生在紧急时刻的无理智行为,更多的是震后十天,范美忠先生在博客上发表的那篇博文。文中写道:“那紧急关头,除了我女儿,就连我的父母都不救。”我很想质问一句,“难道生你育你十几年的父母,在生死面前,我们就可以撒手不管吗?”如果你回答是是的话,那么我只能说那是你父母做的孽,为你受过的冷和饿都是他们咎由自取。那如果有一天你的女儿也这么对你,那么你会怎么样?

汶川地震,也引发了道德地震。当道德伦理和人性伦理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割舍。答案会是层出不穷。但我只知道,中国不需要懦弱、不懂感恩的只会读书的呆子!

朋友,摸一下你的胸口,看里面的那份道德是否已经被震塌了。若是,就赶紧重修吧;若还没,就请你好好地加固,让它别再那么不堪一击了。

道德作文 篇4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我们必须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不知你是否听说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在厦门,有一家饭店招聘服务员,于是,有一个女大学生因家境不好,去应聘,她从外走进去,看见有一把扫帚扔在路中央,这个大学生很好奇,就把扫帚轻轻捡起来靠在墙上。一转身,不小心撞上了一人,看起来也是来应聘的。大学生道歉后,说:“你也是来招聘的吗?我跟你说,这家店真奇怪,把扫帚扔在路中央,竟然没一个人捡起来,真奇怪!”那个貌似是应聘的说:“哎,你还真别说,有些店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录取服务员的。”“嗯?不会吧?”那个人笑笑说:“还真有。”大学生说:“呵呵!好吧!那我先进去了,祝你应聘成功,加油!拜拜。”“拜拜”结果大学生被录取了,到最后大学生才发现原来那个貌似应聘的是这家店的老板,最后,这位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出了厦门大学。

可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可以推你走向成功的大门。

而你又是否看见过:有人会把垃圾箱旁边的垃圾扔进垃圾桶里;有年轻人会把座位让给老年人;有人不会随地吐痰;有学生看见老师会问好;有人会不浪费资源……你是否看见过呢?当你遇见,那你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他们好的道德行为。我想假如你做了有道德的事,你一定会很快乐。例如我就做过一件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事:

上周下了冬天的第一场大雪,在去我家鱼池的小道上,已结冰了,我去那儿,滑跤了,回来,又滑了一跤,所以,我回家,穿了一件厚厚的大棉袄,拿了一个大铲子去铲雪,铲冰,差不多铲了一半,我就已经“大汗淋漓”了,但一想到有人可能会滑跤,我还是继续铲吧,村民们看见我都夸奖我,我很高兴。但到最后,真的累了,就找了几个小伙伴一起铲,铲倒中午时,出太阳了,我真得很感谢太阳,可以帮我融化它们。

所以,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祝福你哦!

道德作文 篇5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如果想做道德人,就要从小事做起。

我放学回家,在乘坐公交车的途中,发生了一件事——车内已无空座,这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靠近车门的一位叔叔连忙热情地站起来让座,只见老爷爷说了一声谢谢,然后坐下,随后他和叔叔聊了起来,我在他们的谈话中听出老爷爷85岁了,是退休的老干部,叔叔是政府部门的主管……当然给老年人让座是理所当然的,而一句谢谢话却搭建了一座心灵之桥。

付出不一定渴望得到回报 ,但人人都希望得到认可,就像老爷爷说了一句谢谢,叔叔就感到一种快乐。每个人都应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这件事令我感触非常大,我要为父母多干些事情,比如:下班了端上一杯茶。为其他人提供帮助,比如: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解答一个题,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见到纸屑弯腰捡起来,其实做这些小事情并不难,只要有心,只要努力去做,就会成为有道德的好少年。

奶奶对我说过:“道德能敲出希望之火,能点燃希望之灯。从现在开始,从大家开始,从自己开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吧!

道德作文 篇6

10月13日,在佛山黄岐,一面包车将2岁女童撞倒碾压后逃逸,路人无人伸援手,接着第二辆车也从女童身上碾过。18个路人经过,都没救援或报警,直到一名拾荒者发现后将她扶起,呼喊救人。至今,女童还未脱离生命危险。

冷漠,刺痛了人心。在惨案中,司机的凶残、路人的拒救,交织成了面色冷漠的众生相。痛感、悲悯心匮乏,仿佛“人性方向盘”失灵的推土机,横冲直撞,尽情碾压着道德伦理的底线。

灾祸与“冷漠围观”结伴而行,已是当下尴尬的情景。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不啻为“冷漠流行症”的再度发作。车辆两度碾压,18人无一搭救,冰冷的看客姿态,印证着道德底线下移的喟叹。

若按“人心向善”的道德想象,女童被撞,肇事者当迅即救人,稍减良心上的负罪感,路人也当积极伸手相助。

然而,一切都被反转过来了:司机逃了,路人视若无睹,“敬畏生命”俨然是纸上空谈,少管闲事式的明哲保身,才被奉若信条。对善美信念的放弃,构成了人心的暗区。于是乎,幼小生命,差点毁于车轮下,抑或被集体冷漠葬送,失去了尊严——幸而,拾荒者打破了辛酸局面,慷慨施救,以朴素的悲悯情怀挽住气若游丝的生机。

个体境遇,总是世态的微观映射。女童的突遭劫难,投射了人际关怀的冷暖。不堪想象,当她劫后余生,又怎样遗忘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她对社会的体认,会不会受到负面影响?

那些围观者,剥离了冷漠的标签,也是普通的民众。他们未尝就不懂,没有人是座孤岛,相互搀扶才能同舟共济;“乐于助人”是传统的人伦美德,漠视生命,会让良知溃散。或许换个语境,他们也会痛斥“铁石心肠”,呼吁人性回归。可一旦轮到自己做“路人甲”,他们就打起酱油,从“审丑”向“示丑”自然地角色切换,原因何在?

究其症结,不过是“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将道德流失归咎于“世态使然”,是公众一贯的逻辑转化。你看,“彭宇案”殷鉴在前,“做好事遭恶报”,谁还敢冒险救人?理由看似铿锵,其实是伪命题——真正道德,理应跳出物化的代价考量。行善成本,不应是冷漠的通行证。

忽略人性反思,是对个体责任的遮蔽。修女特蕾莎说:“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行善事;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道德践履,本该更果敢,超越利弊权衡。

社会学家孙立平在《国人的冷漠是如何铸就的》一文中,将审丑麻木视作一种“轻度罪恶”。正是冷漠、歧视等庸常之恶,衍生出信任割裂。消解沉疴,需要人性规约的拾级而上:道德令,被人们视作底线性的信仰。“人们一切不幸的根源,不是饥荒,不是火灾,也不止是那些作恶者,而在于他们各自为生”,托尔斯泰如是说。打破“流沙格局”,构筑人际关怀,需要价值秩序的重新梳理——在社会储藏室里,多放置些“人本关怀”。人性复苏了,道德方能走进“春天里”。

TAGS:道德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