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人生哲理故事

文思都 人气:1.98W

学会人生哲理故事1

麦克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

学会人生哲理故事

牧师听完了麦克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惟一的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麦克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

他忽然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了。”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

学会人生哲理故事2

儿子大学毕业,分在基层公司工作。公司搞得不错,这次差额选举,意外地选上了副市长。儿子当了副市长,光宗耀祖,父亲喜亲喜欢。喜欢也还是原先的那条家规,“在家是父子,授事为君臣”。工作上,父子关系是同志关系。回到家,同志关系是父子关系。

儿子孝顺,知道父亲退下来寂寞,工作再忙,也常回家看看。前天回家,给父亲捎来双乔丹牌运动鞋。名牌终归是名牌,这乔丹鞋穿在脚上,就是舒适软和,又起脚。

父亲问:“多少钱买的?”

儿子说:“不贵。一千五。”

父亲一听,老半天动不了步。“不贵?一千五?你狗小子,你以为你是老布什的儿子呀?一个月的工资,为我买双鞋?下个月,你准备把你媳妇儿子寄到和尚庙里去养呀?”

儿子说:“穿呗。你还能穿几双乔丹鞋?”

“不,不穿。就是明天火化,我也不穿一千五一双的鞋。你给我趁早拿去退了。”父亲说着就坐下来脱鞋。

“退?上哪退去?”

“哪买的,哪儿退。”

“哎呀!退什么退?朋友送的。”

父亲一听,马上停住了。脱下鞋,拿在手里,认真地看着儿子:“朋友送的?你小子在我跟前打马虎眼是不是?送这双鞋的,肯定不是朋友。你收人家礼?”

父亲坐到沙发上,不慌不忙地对儿子说:你坐下来坐下来,我给你讲件事。有一位名画家,他一辈子画了无数的名画,人物、花鸟、山水,什么画都有。

但是,这位画家还想画一张最出名的画,他想画圣人耶稣。这个耶稣谁也没见过,咋画呢?于是,他就想找—个最善良、最纯洁的人,来做模特儿。找呀找呀。谁是最纯洁最善良的人呢?

一天,有人告诉画家说,修道院里有一位修士,挺纯洁,也善良得很,你就去画画他吧。

名画家就到修道院,找到那位修士。给了那位修士许多钱,请他做模特儿。不久,一幅圣人像就画好了。

画出了圣人画,这位名画家更是名声大振。

有人又对这位名画家说,世界上怎么只见圣人耶稣,而不见魔鬼撒旦?你应该再画出魔鬼撒旦才更好。

这位名画家说,对。

好是好,不过到哪里去找魔鬼这个模特儿呢?没有模特儿,再有名的名画家也画不出来呀?有人建议他到监狱里去试试。

这位名画家就到一座监狱里来找模特儿。在许多犯人中,名画家一眼就看到一个最难看,最凶残,最可怕的犯人。

名画家决定就画他。

名画家来到这个犯人跟前。对他说明来意。

那个犯人听了却放声大哭起来:“哎呀!画家先生,你怎么又来找我呀?你以前画的那个圣人就是我呀!”

这位名画家大为震惊:“这怎么可能呢?你到底是谁?”

那个犯人越哭越痛心,说:“画家先生,我得了你的许多酬金之后,再也无心修道,一味地吃喝享乐。后来,你给我的钱花光了,只好去偷,去抢,去骗,去杀人……结果落得如此下场!”

这位名画家一听,弃笔无言而去。

父亲讲完这个故事,儿子在一边不声不响,将那双乔丹鞋,好好地装到鞋盒里。

学会对欲望说:“不”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从部落首领那里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阳落山后,地主还没有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在路上累死了。

我相信那个地主不会忘记,你必须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来,我也相信,他一定不止一次地停住西行的脚步,准备往回返。这时他就想:再走几步吧,这样就能得到更多的土地,欲望一点一点地牵引着他越走越远。

很多人都说那个地主太贪婪,但很多人都无法拒绝欲望一点一点的诱惑。

一位女同事,买手机时总是挑最时尚的买。但没用几个月,市场上就出现了更流行的款式。她就接着买新的,把不用的手机拿到二手市场便宜卖掉。对时尚的追求令她欲罢不能,几年里换了很多手机。有一次她感慨万千地说,不断地换手机使她损失了上万元,但她现在用的手机还不是最新的款式。

—位朋友在结婚前买了一套新房,房子面积不大,只有80多平方米,装修也很简单,没花多少钱。朋友说,对于他的收入来说,这样的面积和装修是合理的。如果买流行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并进行豪华的装修,那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必须有节制地消费有计划地还房款,生活将不再从容。朋友说住进新房后他感到很满足,他不会羡慕别人面积更大装修更漂亮的房子,更不会羡慕有钱人的'豪华别墅,因为那样会使他—辈子都不快乐。

朋友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懂得对欲望说“不”。故事中的地主无法拒绝诱惑,最终成为走不回来的人。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被欲望牵引着越走越远,越走越找不到快乐啊!

学会人生哲理故事3

生存竞争,谁也不能把对手全都消灭,漫漫征程,谁也无力将坎坷全都踏平。学会摆脱,在许多时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摆脱需要力量,你跑得快,才能摆脱追赶。非洲草原有一种猎豹,速度奇快,常以羚羊为食。但它的耐力不行,最高速度只能维持100米左右。而健壮的羚羊在这个距离内比它跑得还快,且耐力更强。当猎豹风驰电掣般发起攻击时,羚羊同样风驰电掣般逃避,只要100米内不被抓住,就能成功摆脱厄运。

摆脱需要智慧,你方法得当,才能摆脱纠缠。如果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摆脱的目的,反而弄得纠缠不清。有一次,泰森与霍利菲尔德对阵,老霍采取纠缠战术,一旦距离对泰森有利,立即“合理”地将对方搂住。搂得泰森火冒三丈,无法摆脱,情急之下,一口把老霍的耳朵咬下一块,痛得老霍满台蹦高。这下子,摆脱是摆脱了,泰森也受到了严厉处罚,得不偿失。

摆脱需要意志,你挺得住,才能摆脱困境。张学良年轻时,曾经吸毒。深受其害后,决心戒毒,于是,他命人把自己五花大绑在床上,牢固得丝毫也不能动弹。他又严令卫士荷枪实弹把住门口,不管他难受得如何嘶喊号叫,任何人不许动他,违者格杀勿论。靠着这近乎残忍的举措,他硬是咬紧牙关,挺过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终于戒毒成功。

人类世界,比动物世界复杂得多;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纷纭得多。

物质世界高度发达之后,人们更加需要精神世界的祥和安宁。

善于摆脱,是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用自己的力量、意志、智慧、豁达、宽容、忍耐,锻造打磨出斩断乱麻的利刃,为你的精神家园引来绵绵春雨,招来煦煦夏阳,盖起冬天的塑料薄膜大棚,让绿意永远盎然。

学会人生哲理故事4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财主身患重病,生命危在旦夕,而他唯一的继承人却远在他乡。财主十分着急,他知道,管家是一个非常贪婪的人,如果不能及时将儿子叫回来,他毕生创造的财富就会被管家所侵吞。可是,要通知儿子,来回起码得用上一两个月的时间,而自己的身体根本挨不到那个时候。

为了确保家中的财产不落到管家的手里,财主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在临终前立下了一份遗嘱,内容为:我的儿子可以从众多的财产中选择一项,其余的全部归管家所有。不过前提是,必须要让我的儿子先选,否则遗嘱无效,所有的财产全部捐给国家。

这真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管家看到遗嘱后欣喜若狂,立即快马加鞭,将财主的儿子接了回来。随后,管家迫不及待地找来公证人,并将田产、房产、金银、瓷器、字画等均匀地罗列成一项一项的。在管家看来,只要有遗嘱在手,无论财主的儿子如何选择,他都会获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财产。

财主的儿子刚看到遗嘱时,心里一团乱麻。如果他选择田产,势必会失去房产;如果他选择房产,势必会失去金银;如果他选择金银,势必会失去其他财产。财主的儿子在心里埋怨,父亲怎么如此糊涂,将大部分的财产拱手送人呢?后来,财主的儿子冷静一想,父亲是一个聪明人,他不可能做出这样一个损害自己利益的决定,其中一定有自己没有想到的深意。

略微思索了一会儿,财主的儿子恍然大悟,他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他放弃了所有的财产,单单选择了管家。因为在古代,管家也是主家的财产之一,只要财主的儿子在这个世上一天,管家和所有的财产都属于他所有。就这样,财主的儿子没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所有的财产,而处心积虑的管家则竹篮打水一场空,到头来什么好处也没捞到。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在一个下雨天开车回家,行至一偏僻处,发现有三个人焦急地站在路边等车。对他来说,这三个人都十分重要,一个是曾经救过自己命的医生,一个是需要去医院就诊的病人,一个是自己心仪的姑娘,而让人为难的是,他的车只能载一个人。如果先送救过自己命的医生回家,势必会让病者的病情雪上加霜;如果先送病者去医院,势必会错过心爱的姑娘;如果先送心仪的姑娘回家,势必会伤了救命恩人的心。正在左右为难之际,一个路人对他说:“这有何难的,你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开车送病人去医院,然后你留下来陪这位姑娘,岂不是三全其美吗?”

原来,很多事情看似纷繁复杂,理不出个头绪,而答案却往往蕴含在其中。所谓“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只要你用心观察,懂得并学会取舍,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就能透过表象,看到实质。然而,在利益面前,我们常常被蒙蔽了双眼,只会忽略别人,首先想到自己,结果总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学会人生哲理故事5

唐代伟大文学家柳宗元在《蝜蝂传》中说有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蝜蝂,行走时遇到东西就拾起来背在背上,高昂着头往前走。它的背发涩,堆放上去的东西掉不下来。结果它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不停止的贪婪行为,最终导致它累倒在地。听朋友讲,一位旅客去三峡旅游,站在船尾观赏两岸的景色时,不小心将手提包掉落江中,包中有不少贵重物品,他当即不假思索地跃身投水捞包,虽然包抓到手中了,可是人再也没有上来。这位旅客如果学会习惯失去,就不至于连性命也赔进去了。

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赤手空拳地离去。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一个人获得生命后,先是童年,接着是青年、壮年、老年。然而这一切又在不断地失去。在你得到什么的同时,你其实也是在失去。所以说人生获得的本身就是一种失去。人生在世,有得有失,有盈有亏。

有人说得好,你得到了名人的声誉或高贵的权利,同时就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你得到了巨额财产,就失去了淡泊清贫的欢愉;你得到了事业成功的满足,同时就失去了眼前奋斗的目标。我们每个人如果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得与失,就会发现自己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整个人生其实就是不同程度的得而复失的过程。

一个不懂得什么时候该失去什么的人,就是愚蠢可悲的人。谁违背这个过程,谁也会像贪婪的蝜蝂,累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

所以说得和失是并存的,这是一对永远也不可以分开的亲兄弟,关键是你如何掌握住机会,如何正确看待得和失这一辨证关系。让自己在失去的同时,得到比失去的还多的东西。

居里夫人的一次幸运失去就是最好的说明。1883年,天真烂漫的居里夫人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钱去巴黎上大学,只好到一个乡绅家中去当家庭教师。她与乡绅的大儿子长西密尔相爱,在他们计划结婚时,却遭到了男方父母的反对,这两位老人深知居里夫人生性聪明,品德端正,但是贫穷的女教师怎么能与自己家庭的钱财和身份相匹配呢,父亲大发雷霆,母亲寻死觅活,最后长西密尔只好屈从了父母的意愿。

失恋的痛苦折磨着居里夫人,她曾有过向尘世告别的念头。居里夫人毕竟不是平凡的女人,她除了个人的爱恋,还爱科学和自己的亲人。于是,她放下情缘,刻苦自学,并帮助当地贫困农民的孩子学习。几年后,她又与长西密尔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长西密尔还是那样优柔寡断,她终于斩断了这根爱恋的绳索,去巴黎求学。这一次幸运的失恋就是一次失去。如果没有这次失去,她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种写法,世界上就会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居里夫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该放弃时一定要放弃,不放下手中的东西,又怎么会腾出手去拿另外的东西呢,天道吝啬,造物主不会让一个人把所有的好事都占全。古人不是说过嘛,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所得必有所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获得都是以失去为代价的。有人曾经采访过一位成功人士,问她成功的秘决,这位人士的回答很令人意外,她说她的成功得益于失去。然后用其自身的经历对此做了最生动具体的诠释:为了获得事业成功,她失去了很多:优裕无忧的生活、舒适的工作环境、数不清的假日、甚至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人生苦短,要想得到更多,就必然会失去更多。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所以,我们如果学会了习惯于失去,便往往能从失去中获得。懂得这个道理并施行的人就是得其精髓者,那么他的人生则少有挫折,多有收获。心灵必然从幼稚走向成热,从贪婪走向博大。

学会人生哲理故事6

有一个人在沙漠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暴风沙。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正当快撑不住时,突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抽水机。

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来。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交战着——

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

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

以颤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来!

他将水喝足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

再加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学会人生哲理故事7

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有一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轼对佛印开玩笑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来本体。苏轼回家后得意洋洋地告诉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修行的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吗?你的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的你也是如来。”

这个哲理小故事推而广之,还可以这样看:你喜欢别人,别人也就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汝爱人,人恒爱之。”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在一个生活圈子里做过这样的游戏,让每个人写出最有好感的人员名单,同时也写出最讨厌的人员名单。最后统计发现一个规律:你产生好感的那些人,往往是对你有好感的人;而你所讨厌的人,往往也是讨厌你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互的,与人为善,也是与自己为善。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欣赏的眼光;当你用鄙视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鄙视的眼光。盛开的鲜花会引来蜜蜂和彩蝶,而发臭的瓜果蔬菜,只能招来苍蝇和蚊子。

有人说,造谣者的舌头杀了三个人:说话的人,听话的人和被说的人。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你把别人看成了“如来”,你就赢得了人心;你把别人看成了“牛粪”,你就背弃了人心,焉能不“败得很惨”?

有一个盲人打灯笼的故事。一个盲人在夜间走路,总是打着灯笼。旁人窃笑不已,问他:你走路打灯笼,岂不是白费蜡烛?盲人正色答道:不是,我打灯笼是为别人照亮的,别人看见了我,就不会碰到我了。

照亮别人就是照亮自己。

TAGS: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