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爸爸读后感范文

文思都 人气:4.94K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回忆爸爸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忆爸爸读后感范文

回忆爸爸读后感1

无意间读了许桂华老师的《回忆父亲》,读后内心颇不平静。许老师有一个要强而又内心极其自卑的父亲。要强表现在一人负担着全家十几口人的吃穿用度,甚至还承担了小叔遗留的妻儿的农活。尽管负担很重,农活却不愿落在人家后面。而父亲因为家中没有男孩延续香火,成为他一辈子的痛。只因为“他骨子里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冷酷的现实,这在极为封建的农村里,是让他抬不起头来的。”这成为他内心深处极其自卑的症结所在。

许老师用她最质朴的笔触记述了父亲的一生,那是艰辛的一生,那是让儿女唏嘘的一生,更是因没有儿子倍感遗憾的一生。可他是个好父亲,一个勤劳、要强、默默奉献的好父亲,一个让许老师愿意来生再续父女情缘的好父亲。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父亲也是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同样成为他的遗憾。每当父亲和乡亲们闲聊时,有人聊到自己儿子如何如何,本来谈笑风生的父亲脸色便黯然失色了,默不作声地转身离开了。父亲并不向我和妹妹抱怨什么,可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渐知世事的我能明白父亲心中的失落。好在我和妹妹争气,先后考上了学,吃上了“皇粮”,成为我们村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中的一员。乡亲们闲聊时也会由衷地赞叹几句:“看!你家俩闺女多有出息……”父亲不说什么,只是宽厚地呵呵一笑。我们两个女儿总算给了父亲一丝安慰。

父亲也同样是家中的老大。姊妹兄弟六个,作为老大的父亲自然是吃苦最多,下力最大,而得到好处最少的那一个。父亲不仅要赡养爷爷奶奶,帮三个姑姑置办嫁妆,抚养我们姐妹,还先后为两个叔叔盖起了新房,累出了一身的毛病。他自己呢?直到老年还和母亲住在破旧的老宅子里。每逢下大雨,母亲总是默默地祈祷,希望老天爷不要再下大雨了,害怕老屋会禁不住大雨的浸泡而倒塌。这时我和妹妹都已成家立业,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去年帮父亲翻盖了新瓦房。后来,我和妹妹又给父亲买了养老保险,父母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父亲还是什么也没说,可我知道父亲是欣慰的,虽然没有儿子,女儿同样能为他撑起一片天。

我知道仅有经济上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父亲更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所以每逢双休,我们姊妹总是抽出一天的时间和老公、儿子,开车回老家一趟。父亲并不在乎我们给他拿去了什么东西,而是在享受每周一次的外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左邻右舍开始羡慕起了父亲:“俩闺女真好,不愁吃不愁喝,还隔三差五来看看……”父亲因为没有儿子的失落感渐渐消失了。

我很庆幸,我长大懂事了,也有能力照顾年迈的父母了,而我的父母也还健在,让我有机会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相比较许老师的有心尽孝却再无机会,我更珍惜当下与父母相处的日子。

谢谢许老师,是您的文章让我再次反省自己的内心,领悟世间的至爱亲情。愿您的父亲一路走好,灵魂得到安息!

回忆爸爸读后感2

今年寒假,我仔细阅读了《杨绛散文》。《回忆我的父亲》是杨绛先生写于20年前的一篇散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先生的父亲名叫杨荫杭(1878-1945),笔名老圃,江苏无锡人,早年曾经留学日本和美国,对法律和古文都有一定的造诣。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主要有两个方面:父亲的刚正性格和对子女的教育理念。

杨先生的父亲精通法律,曾经做过法官和律师。在做法官的时候,为了判处一名杀人的恶霸死刑,坚持司法独立,和庇护杀人犯的省长和督军顶牛,直到调任外地;在做律师的时候,有个客户请求他设法不让小妹妹承袭遗产,杨先生的父亲把客户训斥了一顿,指出他不能胜诉并主持了他们分家。透过杨先生的笔墨,我看到了一个刚正不阿的高大形象,不畏强权,坚持正义,达到了“威武不能淫,富贵不能屈”的境界。

杨先生的父亲明明白白地说:“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他认为,对子女来说,家产是个大害,没有家产可以使孩子有所作为,“现成吃家当”却使孩子不图上进;父亲主张自食其力,不能不劳而食。父亲的几个孩子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都有一定的成就,这应该和父亲的教育方法有关吧。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父亲最重要的思想。从杨先生的字里行间,看到父亲凝重威严,对子女严格要求,让孩子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看到了父亲对子女的“大爱”。

阅读《回忆我的父亲》,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感受到父亲的正直和伟大。虽然这些事情发生在上世纪前期,可是却像陈年古酒一样,历久弥香,让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