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读书笔记

文思都 人气:1.12W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步履不停》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步履不停》读书笔记

《步履不停》读书笔记1

午后阳光和煦温暖,坐在图书馆窗边的我静静的合上了《步履不停》。早已看过这个电影,也曾经被它感动过。而如今看完是枝裕和写的书,又有了一种不一样的心情。

书中写到了有电影中没有的回忆,叙事依旧是淡淡的。透过那些平淡的语言,在那些琐碎的家庭生活中一家人的情感也生动的体现了出来。就是在这些琐碎的生活中,时光悄悄的流逝,不留痕迹的改变了很多东西的样貌,即使看到的百日红依旧那么鲜艳。如今感觉到父母的老去,那种无力改变的挫败感无法抑制。

就是在这个寒假前夕,我照常父亲打电话让他去车站接我,他一口答应了。临近回家那天,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只说让我下火车后来二院一趟,父亲生病了。我心里无比忐忑,不知道到底是情况。终于到了医院,病房在住院区十二楼,一群人在电梯门口围着,有的手里提着饭,有的拿着CT片子。医院的走廊燥热散发着消毒水的味道,可能是晚上陪护睡不好,一些人的脸色暗黄眼神也有些许呆滞麻木了。我拖着大包小箱的行李站在人群中间有些醒目,但脸上的神情已经和他们一样了。我是一个特别害怕进医院的人,一种说不出缘由的惧怕。

电梯上鲜红的数字缓慢的变化着,从来没有等过这么长时间的的电梯。时间仿佛漫长地过了一个世纪,终于到十二楼。我走到病房外面,透过门中的玻璃看见父亲在床上躺着睡觉,妈妈在一旁忙碌。推门进去,我问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说前几天父亲在工作中突然感到不适,到医院后需要手术,没什么大事。虽然母亲嘴上说的轻松,但我看到她疲惫的脸还有床上躺着的父亲,心里沉重的像压了千斤的石头。

印象中的父亲总是生龙活虎,在外独当一面,在家像是个不可一世的君主。心里一直对这样的父亲嗤之以鼻,也时常奋起反抗和他吵架顶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变的脾气和顺,有什么事也开始和我商量。时间就这样改变一个人,我忽略了他头上渐渐密集的白发,忽略了他日渐消减的脾气,忽略了他日渐不支的身体,不停地往前走。

我们总是忽略那些平淡生活中的琐事,嫌弃父母的行为对产生烦扰。随口应承父母的许多诺言,没有实现几个。而他们或许已经等不及了,让我们此后再也没有实现的机会了。人生总有一点来不及,产生许多无法挽回的悔恨,从此有些遗憾便只能埋藏在自己心底。《步履不停》中良多没有让母亲坐上他的车,没有和父亲一起去看足球,关于黑山姬的话题也无人谈起。

电影中的结尾是良多带着家人在母亲忌日那天去扫墓,恍然如母亲那天和他一起去给死去的哥哥扫墓一样,而后良多一家人扫完墓便离去,背影渐行渐远,脚下的脚步不会停歇。这样一个戛然而止的结尾,让我潸然泪下。生活就是这样,无论是我们舍得的,还是不得的,都将离我们远去,而我们也会继续前进步履不停。

行行复行行,失去的没有必要在原地介怀了,继续前进珍惜身边的美好吧!

《步履不停》读书笔记2

日本小说总有些淡淡的苦涩和紧张,尤其是描写家庭的,总有些模版化的日本特色—一个严厉不善沟通的父亲,一个宽容的好心的母亲。

而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描写的正是这样一家人团聚的一天日常。

说是日常,其实也不太日常。

这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不管是主人公和父母亲的疏离,还是主人公大哥的离世,都像是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给家庭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和大多数日本家庭一样的是,书中的“大家长”父亲有些执拗,坚持着自己作为“家主”的尊严。即使想与儿女相聚,即使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人生,也会在某个意识到“啊,我居然有这样羞耻的想法”的时候退缩。

而母亲,失去了自己喜爱的大儿子之后,再也没能从记忆里逃脱出来。虽然看上去依然是个善良的老妇人,但是总有些“刻薄”的言论和做法。

这两位老人的形象十分真实,也因此和我们絮絮叨叨、扭扭捏捏的主人公形成了对比。

故事的主人公是这个家庭的次子。

这个内向的、不自信的“还是个孩子”的中年男人,或许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自己和成长的环境。

少年时被父母和周围人拿来和“哥哥”对比,活成了“哥哥”身后那个没有名字的、不值得被关注的平庸的“弟弟”。

即便是这样,在嫉妒着哥哥的同时,也因此不用背负家庭的责任,能够自由地从事自己的事业。或许,原本,他也能够在开展自己的人生之后,与家庭和兄长达成和解。

但是偏偏哥哥在当好的年华,因为救人去世了。

父母亲本来规划好的人生道路突然截断了。再也没有人可以继承父亲的诊所,再也没有能够理解他人生的接班人,父亲只能落寞地关闭诊所,看着自己半生的心血落在空处。

母亲引以为傲的大儿子,便成了心里永远的痛苦。改嫁的儿媳,被救上来的少年,忌日飞来的蝴蝶,那日的情景,任何可以让痛苦减轻或者深化的人事物,都被拿来反复咀嚼。

主人公,也因此成了家里需要负担责任的“接班人”。面对这个角色和“重担”,他手足无措,慌不择路,只能用懦弱的孩子般的态度,逃避母亲的依靠,和父亲难得一见的软弱。

这样的成长阶段,发生在我自己的二十岁出头,而发生在主人公的四十岁。

那一天,主人公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老家,依然还是个?“沉浸于阴影”的少年。但是,在母亲尝试的依靠中,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与父亲的争论中,他体会到了试图逃避的重担,并在几年后父母亲的去世中,成长了。

也成为了他一直“不喜欢”的“成年人”。

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读书笔记3

当我拿到《步履不停》这本书的时候,顺手翻了一会就放下了,因为我觉得书中的故事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矛盾及其冲突的对话,甚至也没有男女主人感人肺腑的爱情,他就是那么平常的一本书。

可是当我慢慢的慢慢的静下心来,才发现我错了。平静如水的是生活,暗里汹涌的更是生活,不是吗?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日本横山一家的故事,久违的一家人在大哥的忌日团聚所发生的一切。这里的一切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步履不停的一生,结婚、工作、离家、团聚、分别.....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家庭平凡、简单、温馨的生活,子女成长,儿孙绕下,父母年迈,子女成长,亲人离去.......、这就像一个母亲在不紧不慢的诉说着生活的琐碎事情,更像一个孩子在岁月的长河慢慢的的成长.......

“母亲是一个不会把东西丢掉的人,在家中的冰箱或者置物柜里面总是塞满了买完东西后的纸袋”,这多么像我们老一辈的父母,饱受过物质的匮乏,经历过穿肠过肚的.饥饿,也触目惊心的目睹过战争的残忍,于是养成了囤积东西的习惯,就像冰箱里“竟然有前年过年时候的鱼板”。他们用囤积的方式抗议着过去艰难的岁月.......就是我的妈妈,经常在冰箱里塞满了东西,有时候是整整一冰箱的馒头,有时候是整整一冰箱的土豆,深知是半年前的一只鸡,又一次竟然还有去年的牛肉,尽管我用尽各种办法告诉他这是多么的没有必要或者是更大的浪费,可是却始终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所以我总是偷偷的偷偷的扔东西,只有这样记忆不断衰退的他们才不会记得那是被我拿出去扔掉的东西。

我用我们年轻人的家生活习惯强制要求这样他们,更确切的说我用这种对他们残忍的方式拒绝着过去生活的艰辛和贫穷,也用这种方式不断地隔离和疏远着他们,不断地想要逃离,离家更远的地方,生活就真的可以在别处一样了,就像良多一样,也不断地逃离挣脱家庭的束缚,所谓的束缚来为自己开脱,来为自己长久的离家编造冠冕堂皇的借口,因为我们即使为人父母也仍然不能够像父母理解我们那般去理解他们,我们也不能够像他们关心我们那般去关心他们,我们不停地逃离不停的逃离,良多甚至于在每年的一次团聚都不愿意发自内心的回家一次,直到父亲去世,直到母亲脑溢血倒下,才不得不用安装呼吸机的方式来延续母亲的生命,尤其是说在延续母亲的生命还不如是说在为自己救赎,用这种残忍的方式.......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子女真实的写照吗?

父亲去世后,母亲和他去扫墓,母亲说“有一只蝴蝶一直跟着她也去座公交车一样,一直在他身边不愿离开,会不会是你爸爸”,不禁潸然泪下,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这种孤单和无边的落寞就会如影随从,直至一生。大抵每一个年老的人在老伴去世后也会在不久离开人世就是这个原因吧?

父辈的爱情没有我们年轻人的花前月下也没有我们海誓山盟,可是就这样默默相互扶持着走走完一生,一半的离开苍白了另一半的晚年,一半的离开带走了另一半的灵魂,余下的都是推磨时光,他们不相信生生世世的约定,却经历了患难的真情。

仔细想想,步履不停的一生,真的有那么多的来不及,来不及。突然想起一首诗:

我知道家在北边

但不知道北边在哪儿

这时多想那个指北针

把我一下带回家

家,永远的港湾,父母在家就在,那么就要要放浪形骸于纷杂事务当中,听听妈妈的电话,尽管那是她唠叨了无数次的事情,等等父亲的脚步,尽管那是她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等等父母的节奏,常回家看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