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观后感

文思都 人气:1.38W

总是会有一段时间像神经病一样爱一部电影。

妈咪观后感

电影叫《妈咪》,父亲这个角色的存在感在电影里被物化为一张集锦CD《Die & Steve:Mix 4ever》(妈妈Diane称自己叫“Die”,母子的生命线也像这CD的名字一样永远地纠缠在一起)

电影里的插曲都收录在史蒂夫过世的爸爸给他留下这张CD里,让人禁不住在想这个未曾谋面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人,会收录这些歌曲的父亲有着什么样的性格,他若还在这个家庭会是如何。恰好电影有着唱片封面式的1:1的画面比例,这样精巧的细节设计让人心动不已。

Building a Mystery-- Sarah McLachlan (02:48)

出自加拿大女歌手莎拉?麦克拉克兰1997年的专辑《Surfacing》,这首歌那年在Billboard最好成绩排到第三。莎拉的唱腔极其清新,歌曲显得缥缈空灵,歌词里也加入了许多宗教元素。片中没有使用全曲,听完你会爱上它。

歌曲开头的吉他声响起,恰是黑底白字的片名出来的时候(唯一不舒服的一点是和前一首Childhood的衔接太太太太生硬了.....),然后画面里便出现一位开车的女子,车载收音机里放着这首歌。

阴天,雨后的路面和对面亮起的车灯,伴着车内的歌曲intro部分的吉他声,一切都安详平和。

第一句歌词出来的时候伴随着的便是急刹车的尖叫声,她目睹了戴安的车祸。于是旁边商铺的门打开,商铺里的音乐声,门铃碰撞,周围窸窸窣窣的人声聚拢到车祸现场,所有的背景音都正常地加进来,而歌曲没停,垫在这些社会图景的声音之下(这种感官体验像极了带着耳机走闹市或者坐地铁的感觉)。被撞的戴安费力的打开车门后,歌曲的声音变大了,原来她们听的是同一个电台,小城生活的感觉便立马出来了——可选的电台不多,播放的是自己国家歌手的老歌。

莎拉在采访中解释这首歌:“我只想表达一个事实,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份不安全感存在,只不过都用一副假面掩盖着。而正是这样的我们,才如此迷人而美丽。”

我想多兰在一开头就用一首歌讲出了主题,母子间的相互拉扯顶撞,源于撕下面具后想要守护对方却深埋内心不安全感,但正是它存在,电影中的爱显得锋利却迷人。

White Flag-- Dido (09:21)

出自英国女歌手蒂朵2003年的专辑《Life for Rent》。歌曲原本讲述的是一对分开的恋人,但是他们依然爱着对方没有放弃这段感情。是电影里唯一使用了全曲的歌,看完电影后我就单曲循环这首歌了,根本停不下来。

这首歌出现在戴安从拘留中心把史蒂夫接回来,一路回家的时候。本身就像在心平气和的叙述的曲风一下子就把母子见面时的愉悦感带出来了,儿子重新回到母亲身边,母亲重新开始有目标有照顾对象的生活,两个人要一起面对未来的所有不确定和困难,都从这一刻,缓缓拉开序幕。

架子鼓的均匀鼓点都挤在母子笑闹时语速飞快的吐槽和对话中,从背景音走到前台的那几句歌词

“And when we meet, which I'm sure we that was there will be there still.I'll let it pass and hold my you will think that I've moved on...”,暗示着他们为了这份爱需要付出的妥协和坚持。

歌曲结尾,戴安站在自家门前冲对门的凯拉微笑,然后进屋,关门,蒂朵恰好唱完最后一段重复的Chores。我确定从她脸上看到了面对新生活的自信。

“There will be no white flag above my door.I'm in love and always will be.”

Colorblind-- Counting Crows (28:23)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摇滚乐队1999年的专辑《This Desert Life》。人们往往不愿意向外人展露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而歌曲想表达则是在自己所爱的人面前,终于可以卸下面具的畅快喜悦感,Colorblind指的就是那种不再对自己的内心作权衡的自由的状态。

歌曲出现在史蒂夫像一家之主一样外出采购食物和礼品,一路上滑着滑板和玩儿手推车的时候。

玩滑板的少年跟着钢琴前奏滑出来,阳光,蓝天,天桥,空荡荡的街道,电影的色调一下子明亮艳丽了起来。缓慢深情的男声加进来的时候,史蒂夫耳机里放的却是rap,他和着耳机里的音乐打着rap手势,而Colorblind就像他脚下流畅行走的滑板,让看似完全两种风格的音乐融合得如此默契协调。

史蒂夫在超市前的广场上拉着手推车喊:“谁是你爸爸!谁是你爸爸!”然后扔掉了手推车。这里的旋转镜头中,层层叠叠的云朵夹在蓝天绿树之中,广阔而开放的感觉愈发使得这首歌显得大气自由,反复唱着:“I am ready. Pull me out from inside.”

最喜爱的镜头之一也出在这里,阳光微斜前,少年推着满满的手推车飞奔回家。

一切仿佛就像歌曲响起前,戴安说的最后一句话:“一章结束了,另一章开始了。”

On ne change pas(我们不会改变)-- Celine Dion (48:11)

加拿大国宝级的女歌手来了,这首歌出自她2003年的同名专辑。天知道多兰有多喜欢席琳?迪翁,在《费加罗女士》的采访中被问及是否有意愿让席琳?迪翁演戏,多兰立刻连用三个形容词来赞美她以示倾慕之情。

于是乎,在史蒂夫出场的升格镜头后,多兰直接安排了两段跟唱。史蒂夫降调的男声,还有凯拉几乎模仿原唱的好嗓子。斯蒂夫在旁边大声地说:“她是我们的国宝!”

三个人在歌声里翩翩起舞(基本跳完了全曲),大家都很放松,在头一次相互敞开心扉的聊天后,暂时卸下了身上背负的硬壳,裸露出柔软的内部,所以真的是“翩翩”起舞,那些肢体的扭动在歌声中分外缱绻。史蒂夫画上的黑色眼线、涂在指甲上的黑色、黑色的背心,戴安的烟熏妆和黑色蕾丝上衣,让歌曲更显的迷离而温柔。

在虾米上看到有人说:“唯一遗憾的一点是孩子拍手的那个动作没能跟音乐合拍”。我倒是喜欢极了那个先于拍点得拍手,它让画面和音乐的配合显得自由随意,因为毕竟这只是一个孩子和一个没工作的母亲,一个做老师的邻居笨拙的舞蹈罢了。多兰在这段想表达的自由和随性就因为这个拍手呈现的淋漓尽致。音乐的出现只是叙事的辅助手段,而绝非画面需要迎合的对象。

Blue (Da Ba Dee)-- Eiffel 65 (54:32)

Eiffel 65是意大利都灵的一支乐队,不是法国噢。Blue是他们最出名的一支曲子,发行于1998年,恰是欧洲电子舞曲(EDM)最为盛行的阶段。

歌曲里灵动快速的鼓点脉动、具有金属味的强烈音效出现在史蒂夫耍性子不听凯拉上课的时候,典型的生活场景刻画。于是动感的电子舞曲加上不听话的孩子,还有他过分的动作,让这一切在作为老师的凯拉面前显得分外吵闹,简直可以让人看到凯拉一忍再忍的表面下积聚起的愤怒小宇宙。

于是,凯拉果然怒了。

于是,果然这段音乐渐起的时候,史蒂夫被发飙的凯拉吓尿了(恩是真尿了)。那个片段里委屈蜷缩在一起的、恼羞成怒的史蒂夫,其实是对凯拉有着害羞而年轻的懵懂情感的。(这一段史蒂夫的`扮演者演技惊艳啊!完全孩子天性!很喜欢!)

Wonderwall-- Oasis (75:03)

看《妈咪》前不久的一段时间很爱英国摇滚,绿洲乐队1995年的《Wonderwall》当之无愧成为歌单里的心头肉。作曲Gallagher解释这首歌指的是一个想象中的朋友,他会来到你身边拯救你。

在电影里听到这首歌便十分激动,而恰在歌曲的第一部分结束后迎来了电影的第一次开屏,更是被深深地惊艳到!少年用力的在面前拨开屏幕,架子鼓的鼓点同时敲进来。

一比一的宽高比往往只能在镜头里容下一个人,恰是在戴安、凯拉和史蒂夫三个人走上正轨后变为宽屏,妈咪和邻居凯拉骑车,Steve滑滑板,三个人再一次集体出现在画面中,人物的生活都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You're gonna be the one who saves me? And after all, you're my wonderwall”

整部电影最爱的镜头出现在这里,穿着夹克带着耳机的史蒂夫在滑板上像鹰一样张开双臂,抬起头,风从他的脸上、金发上、虎口里滑过,充满少年鼓起的夹克。

这大概是最简单的最让人感到自由的表现方法。

Vivo Per Lei(为她而活)-- Andrea Bocelli;Giorgia (89:59)

这首歌是意大利摇滚歌星Gatto Panceri于1995年为意大利盲歌手Andrea Bocelli度身定做,可说是一切音乐人对音乐发乎肺腑的赞美。经典对唱,好听极。不过电影里是史蒂夫面对律师邻居对妈妈展开的情感攻势,鼓起勇气走上台唱的跑调跑拍的KTV版本。

这个律师邻居居然在搭讪时对戴安说了一句“你是一个漂亮的姑娘你是不是都没意识到”(好罢我果断出戏想起了One Direction的歌词“You don’t know you’re beautiful”)。也正是这个正儿八经的邻居角色开始引爆Steve所理解的母子之间那种专享的排他的关系。母子之间的又一次吵架便发生在这之后。

Born To Die-- Lana Del Rey(89:59)

片尾居然用了打雷姐的12年首张专辑里的歌。

要是在电影院里听我肯定死坐着不走了。

片尾是一场精心酝酿的乖巧的逃脱,弦乐猛然响起的一刹那,白衣少年束身服的最后一颗扣子被打开,白色的笔直的通道,不远的尽头是白色的磨砂玻璃门,门外是墨水般弥漫的黑夜。少年嘴角的笑,挣脱开的双手,跳跃在白色灯光中的金色头发,终于在撕下乖巧面具后迸发出巨大的自由力量。

歌词有所隐喻,在打雷姐的氤氲迷幻的唱腔里,暗示着向“死”而生的宏大未来(妈妈戴安Diane管自己叫“Die”,所以也可以说这是向妈妈奔的未来),那个未来属于自由的史蒂夫和自由的戴安。“This is the last time, because you and I, we were born to die.”

我并不认为他真的能推开那扇门,但毕竟他和那个在家等他的她,都没有放弃,他们终归是胜者。

“Because, like this,there is hope.”

Experience-- Ludovico Einaudi (107:43)

在看电影前便很爱这段纯音乐。在片中也是全曲呈现。电影里画面太美,与这段音乐的匹配更是惊艳。

第二次开屏也是在这里。三个人出门旅行,车驶过大桥的时候,给大桥的航拍镜头在渐强钢琴声中缓缓展开,就像一副美好的画卷渐渐展开,而更美好的,是后面一段戴安的幻想。

她幻想着儿子毕业,想着儿子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那一场大雨,想着自己和邻居凯拉的开心自在的生活,想着儿子第一次带女孩子回家,想着儿子离家时从车窗里挥手道别,想着金色甜蜜的婚礼和舞会.....

大量的模糊镜头都用在了这段安静(河流流动的那种安静)音乐里,美好得让人看不清眼前发生的一切。即便是幻想出这一切的戴安,也挣扎着只看到了那些模模糊糊美好愿景。总之多兰这一段模糊镜头用到了点子上,音乐煽动起的情绪早已让我泪目(我泪点好低...),即便是清晰镜头,也和模糊没有什么区别。但我说这种安静平和,是大河流水的那种平和,其河底,实际暗流涌动。果然,开屏结束后,戴安就用上厕所的借口,看护所签了字,把儿子送进了她原本想都不会想的公共治疗机构里。

Welcome To My Life -- Simple Plan

Simple Plan是来自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流行朋克乐团,曾被纽约时报喻为“朋克摇滚复兴”。

在看电影前便疯狂喜欢过一阵子这首歌,它收在2004年的专辑《Still Not Getting Any》中。第一次听的时候有Gala乐队的即视感,当真非常适合在KTV活跃气氛。(在电影中也是在KTV里出现,两个女孩子在台上唱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