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集体活动的作文3篇

文思都 人气:6.52K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集体活动的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集体活动的作文3篇

集体活动的作文 篇1

今天是学校大扫除,老师说:“靠窗户的同学带一块或者两块抹布,坐中间的同学扫环境区和教室走廊。”

回到家里吃完午饭,“下午要大扫除,我要带一块抹布。”我对妈妈说。“你带那块小的抹布。妈妈说,“不要把衣服弄湿了。”我就去拿那块小的抹布。

到了学校,我说:“还没有开始。”我就在外面玩了一会儿,我就看见班上只有几个人了。我就马上到教室拿出抹布,一下子跑到环境区。刚到我就愣住了,环境区只有几个人,我就想:班上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都去扫女厕所了。”一个同学说。我站在女厕所外面一看全班女生都去扫女厕所了。我带抹布就要擦瓷砖,我看见一个同学在玩抹布,我叫他不要再玩抹布了,他不听,“关你屁事!”那个同学说。你还敢骂人,小心我告发你。我刚说完他就不完了。

虽然学校大扫除把我累坏了,但是这样的集体活动还挺有意义的!我以后这样的活动。

集体活动的作文 篇2

今天,有一个跳蚤市场义卖活动,我也报名参加了。一大早,我就起了床,抱着我准备好的一堆商品出发了。

到了活动地点,我和同学们摆好摊位,静静等着来买东西的人,九点,人渐渐多了起来,一位阿姨和一位叔叔来到我的摊位前:“小朋友,这个大狗狗多少钱啊?”我立刻站起身来:“哦,那个要35元,你们要买吗?”我心里一阵窃喜,第一笔生意来啦!谁知那位阿姨却摇摇头走了。“唉,白欢喜一场。”我失望极了,一屁股坐在板凳上。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人们在我摊位前停留一会儿,又走开了。我像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地坐着。

“小朋友,这个披肩怎么卖啊?”一个大姐姐问我。哇,这声音多么悦耳动听啊!“十元,你要吗?”我猛得抬起头,直勾勾地盯着她。“好吧,我买了。”大姐姐拿出钱,买走了第一件商品。我终于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我一下子浑身充满了劲,学着招呼起顾客来。“小朋友,这副手套又漂亮又暖和,要不要来一付?”“这套书签可是我精挑细选买回家的,喜不喜欢?”……在我的热情招待下,陆续有人买走了书签、大狗狗、书、手套、上衣。空闲的时候,我仔仔细细数着手中的钱,哇,足足有45元钱呢。

活动结束了,我和妈妈一起去吃饭。结账时,我发现自己今天赚的钱还不够付帐。花钱容易赚钱难,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点。想起平时,我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嚷着要妈妈买,此时感到十分后悔。今后,我一定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买,绝不乱花钱了。

集体活动的作文 篇3

“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日历进入腊月,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人们赶完年集、清理完屋里屋外的蛛丝烟尘,家家户户便开始赶制过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乡地处闽中,山区盛产稻米,乡亲们每日三餐以米制品丰富胃肠,却也有滋有味。

我们家每逢廿八就要打糍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过年夜饭,一家人还要围炉炸豆腐、炸糍丸。灶膛里的火种会留着慢慢烧到“第二年”,于是就有了“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这个童谣。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捣烂,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来韧性十足。然后双手并用搓粿丸,动作像打太极拳,小时候我们跟着大人们学得不亦乐乎。

如果在打米粿时,加入葱花以及被香油爆炒过的'鼠曲草,那便成了咸香的绿粿。掺红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团塞入锡模,拓出来的形状如铃铛,再叠成宝塔样子,名曰“蛮头粿”。

山里起雾了,接着又下了霜,当太阳从阴霾里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时,年近了。这时,母亲会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浆压成团,然后在筛子里搓揉,那一颗颗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筛眼,晒满了院场。

村里过年有互赠米粉的习俗,《清嘉录》谓之“送年盘”。苏轼在《馈岁》里写过: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面之食送给邻里乡亲贺新年,这个米面就是米粉。米粉制作比米粿和珍珠粉复杂,米浆挤压成粉团,而后蒸熟了在石臼里捶打,再把粿团压出粿条来,需要入锅反反复复煮。

民间“庆贺多尚彩联,宾宴不离红蛋”,那酒糟染红的鸡蛋,是年节饮食的标配。年夜饭五花八门,米粉上桌如玉缕金丝,在盘中交织缠绵。长长的细条,搭上葱叶和佐料,色彩明快,给喜庆的家宴增添了无限温暖。

母亲在年夜饭后生火热油,我们兄弟姐妹围在灶台前,跟着炸糍丸。炸糍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状,一段段掰下来放到油锅里,铜钱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后呈古铜色,寓意大富大贵。糍丸皮脆里酥,香甜可口,起锅后瓮藏,防止霉变。

村人待客如同小说里的梁山好汉,崇尚大块吃肉与大碗喝酒。家家户户自酿红酒数缸,然后在过年时每人三碗,敬遍所有宾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红耳赤。那红酒绵柔香醇,并且甘甜爽口,许多人饮后拍手叫绝。倘若有朋自远方来,性情豪爽的乡亲,就会忙不迭地开坛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随即冲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潋滟,火红的琼浆如江波映日,涤荡胸腔。酒未入肠,人便陶醉。

生活的习惯形成了节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筑就一个个节日的内涵。时光在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但传统的年味在老百姓们欢乐的笑声中继续拔节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