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国学作文集合六篇

文思都 人气:2.81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国学作文集合六篇

国学作文 篇1

寒假里,焦作日报社为校园记者举办了有意义、值得回味的“读经典写美文”活动,这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中国古代经典文化。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铿锵有力、琅琅的读书声,是同学们在专心致志地读《弟子规》。《弟子规》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道理。“勿箕踞,勿摇髀”。任晓光老师告诉我们: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睡如弓。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慌乱,慌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也不要马虎草率。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穿着整洁,不要拖拖拉拉的,要时刻给人们一种利落的感觉。

《弟子规》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原则。“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如果犯了错误,能够改过,就等于没有过错;如果犯了错误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弟子规》引导我们怎样对待父母、师长;怎样处事、为人;怎样学习。诵读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真使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国学作文 篇2

六年级一开学,爸爸给我买了《论语》。

我翻了翻,没兴趣,丢在一边。第二天,爸爸对我说,要不要听故事?我马上来了精神,好的!爸爸开始讲了起来:古时鲁国有一群人周游列国,经过匡城时,被匡城人围住了。因为以前鲁国的阳虎曾经攻打过匡城,匡人一直记恨在心。此时,匡城的简子认准其中一个正是阳虎,心想:这正是替匡人报酬的好机会!于是,转身去召集兵卒。这群周游列国的人一天旅途下来,准备好好休息一下。突然听到外面喊声惊天动地,只见无数兵卒铠甲齐备,把他们的住所围了个水泄不通,并高喊:“快快让阳虎出来受死!”这群周游列国的人中有人非常愤怒,手举画戟,要去与匡人拼命。这时,人群中一位智者制止了他们,说:“为什么不多从仁义方面想一想呢?我们本来不是阳虎,别人却把我当成阳虎,这不是我的过错,那是命运啊。来吧,我们自管自唱歌吧。”就这样唱了三遍之后,简子的围兵就撤退了。

我听了之后,好奇地问:那位智者是谁呀?爸爸:孔子。这个故事就在《论语》里,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个小故事,却能告诉一个个大道理。刚才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危急时刻更需要静下心来”的道理。于是我慢慢翻开这本小册子,惊奇地发现,原本以为高深莫测的神秘经典竟是用如此朴实无华的词句写就,一句句,一章章,无不是生活中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以及师生之间简单朴素的对话和讨论。

然而每一篇短小精炼的辞章却都是微言大义,包含了无尽的人生智慧。

国学作文 篇3

国学是炎黄子孙五千年的智慧铸成的瑰宝。它涵盖了各朝各代文化艺术,古代的哲学、文学、政治等诸多方面都称之为国学。国学以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为根基,各家学说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擅长的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因此,国学的各个学派并没有主从之分。

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伴我们成长,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这些经典教授了我们许多道理,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相传两千多年前,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学生一起坐车回乡,一个小孩在路上用砖石泥土盖了一座城池,挡住了去路,孔子要小孩给他让一下路,小孩却说:“先生,车应该给城池让路,而不是推倒城池给车让路,你说是吗?”孔子听后大吃一惊,感慨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小故事出自《论语。述而》,它告诉我们: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方面学习,对照别人的缺点反省自己并加以改正。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诗词歌赋,还有许多经典的文学著作,无不为我们展示着语言的魅力。《三字经》语言精简,寓意深刻,“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全都告诫我们要趁着年少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学名著之一,其文意深刻包涵广博,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宠辱若惊,贵大患者身”。“人之所畏,不可无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都是出自《道德经》的名句,表现了老子思想的精华,当属国学一大经典。

国学,教我们明事理,辩是非,冶性情。我们从小在这些历史的沉淀中熏陶着感染着慰藉着,一步步成长一步步蜕变,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会因这些瑰宝而丰盈!

国学作文 篇4

《国学经典诵读》是令我受益匪浅,让我今生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厚。就像是用这本书,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一样。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孝”。

以前,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就像《不听话的小山羊》中的小山羊,每次妈妈和蔼的跟我说话,可是我却以不耐烦的态度回绝她。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房间里静静的写作业,妈妈推开我的房门,端水来给我喝。妈妈对我说:“月月,喝点水吧,休息一下,一会儿再写。”我不耐烦的对妈妈说:“不行,我还没写完作业呢!等一会儿再喝,你先出去!”妈妈一边不知所措一边离开了。妈妈走了,我还在埋怨她:“真是的',不知道我要写作业吗?”说完,指了指门外的妈妈,继续埋头学习。突然,我有点饿了,我大声的对奶奶说:“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做饭!”奶奶没有动静,我再一次重复了我说的话,连叫了3 次“妈妈”,可依旧没有动静,我不得不离开板凳,站起来对妈妈说。妈妈还是在看电视,还是不理我,过了一会儿,妈妈终于在我说大约100 遍“妈妈”的时候,招架不住,说了一句:“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说完,妈妈给我做饭的了。顿时,我恍然大悟。

这件事告诉我要怎么尽孝,这件事我觉得我做的一点都不好,通过这本书《国学经典诵读》里的“孝经”,我懂得了孝是怎样写的。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孝经译注孔子说 ∶ “ 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 ∶ “ 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

孔子说∶“ 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

国学作文 篇5

第一个危机,来自于合格的老师百不得一。判断一个塾师是否具有基本的国学素养,只要看两点:一,他会不会写合格的诗词,二,他会不会写合格的文言文。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记载的一则故事:某地有塾师水平很差,不识“郁郁乎文哉”,念成“都都平丈我”,后来有新塾师念“郁郁乎文哉”,学生骇怪而散。十年来,徐晋如接触书院、私塾机构数以百计,除了北大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先生的龚鹏程国学院、北大中文系博士檀作文先生的雒颂堂私塾、杭州民间学者季惟斋先生所办的私塾是国学正脉,这种情形实在太可怕了。

第二个危机,来自于功利思想。国学在传统上是精英之学。夏商周三代,教育就已经非常发达。研习国学,绝不能抱功利思想。一旦想着学国学怎么“有用”,其用心就卑下了。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的教育是所谓六艺之教,一面要诵习国学经典,这要有专门的硕学之儒讲授,一面又通过诗、礼、乐的熏陶,养成学生完善的人格。所以真正的国学教育,就该像龚鹏程教授、檀作文博士、季惟斋先生那样,由诗入手,涵养性情。然而很多家长,只把国学当作让孩子守规矩的训诫,于是《弟子规》这样的糟粕,堂而皇之成了“国学经典”,实在是令通人齿冷。

第三个危机,来自教育者的乡愿卑贱。国学教育,从来靠的都是教化。教化在从前都是有严格的标准的。但现在很多机构把国学当成商品卖,这个过程中,标准便在一点点地降低。大众读不了正体字,于是就用简体字教材,大众不能接受正音诵读,于是就改成普通话朗读,大众想听他们听得懂的,于是精深的义理、高贵的精神,被要求往通俗甚至庸俗的方向讲,最好能喜闻乐见!但是,作为一个师者,因为我永远不会降低标准,在他们看来,我所讲的东西,也许是个好东西,但卖不上价,等于什么用也没有。

国学作文 篇6

国学,古意,旧时国学,如今古意。

秋风秋雨煞人,面对此情此景,寡居的易安,是否愁肠百结?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易安的文字总是如此柔媚衷婉,她总是把你轻轻带入她“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尽思念,连接起两段相融数百的时空,让你深深沉入她的愁海,“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也不例外,为她而泪眼婆娑,愁肠百结,可是触摸到她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震惊了!是什么让她如此坚强?无论多么凶猛的狂风暴,也无法撼动她的坚强,她的执著信念!

橙,如易安。

“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一蓑风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东坡一生极坎坷,仕途的不畅,爱情的曲折,辗转的劳累与奔波。多少次,他的心里矛盾重重,放弃仕途,怎能报效祖国;委身文坛,又何谈终身,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白,如东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清静与自由。尘世繁杂,官场黑暗,为名利而争者不乏其人,唯有他归田园而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为朴实,”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为清静。

青,如渊明。

国学本为一张白纸,正是这些另一番神采为它独添神韵。与其纵横千古的风尘,倒不如为国学者一抹亮色,还可于无声的静夜,伴你入梦。

幽婉醉梦中,缄默着色,把三千欢愁溶于国学其中,微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