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太阳路》练习及答案

文思都 人气:1.2W

在贾平凹众多的散文作品中,有一类回忆儿时生活的散文尤为独特。这些散文是童贞童趣和成人哲思、散文语言和诗歌意境完美融合的艺术品,其轻灵超脱、含蓄隽永常常带给读者绝佳的审美感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贾平凹《太阳路》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贾平凹《太阳路》练习及答案

【贾平凹《太阳路》原文】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个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

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5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练习】

27.第1段表现出小的时候“我们”的什么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3分

28.“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结合句意,分别说说加点的两个“长”的含义。3分

29.“天天往园地里跑”和“高兴地大呼小叫”分别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3分

30.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试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

答: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4分

31.“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用一两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3分

32.这篇文章用奶奶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27、天真、充满幻想、好奇等。(答对1个即可给分)

28、长①:生长;长②:长短的长;高。

29、“天天往园地里跑”表现了“我们”盼望种子快快发芽的急切心情。“高兴地大呼小叫”表现了“我们”看到新苗破土而出的兴奋心情。

30、陡峭的路;漫长的路。(符合文意,句子通顺即可给分)

31、示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做出应有贡献。

32、点明中心(或:揭示主旨;点明写作目的;深化主题,等等)。

拓展知识:

这类散文常选用儿童的视角。无疑孩子是最可爱的。也许因为孩子最纯洁,最真诚吧,所以他们能最直白地坦露自己的心扉,最执着于恪守看似微不足道的愿望。这与成人世界简直有了天壤之别。在孩子的'眼里,外界的一切似乎都那么有趣而离奇,都能引发他们无尽的好奇和执着的探询。他们追寻天边的“地平线”(《地平线》),追寻长腿的“月亮”(《月迹》),商量搬走“丑石”的办法(《丑石》),在《太阳路》一文中,他们要找到登上太阳的路。多大胆!在大人看来不可思议荒唐可笑的事情,孩子们也想了也说了,而且最终弄明白了,这就是成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巨大的成功。这中间最可贵的就是孩子们的纯真至诚的心灵,它们如白玉般晶莹剔透,不加一丝杂质,任岁月描下一抹抹虹彩。带着它,他们去渴望去畅想,去探索去流浪,于是美好的事物就无比艳丽地呈现在他们惊羡的眼前,所有未知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渐在他们眼前揭开,于是,他们慢慢长大。是呀,他们拥有一笔宝贵的财富,靠他们天真的童心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他们能创造出一个灵动的世界,他们自己就是画家,是诗人,是无所不能无所不敢的勇士,他们的世界满载着诗,画,开始了一次又一次探险的旅行,他们的世界因此永远精彩。对此,习惯于按固有模式运行而懒于梦想的我们难道不存在一丝羡慕?

也许是出于对淳朴的一种呼唤吧,作者似乎分外偏爱陕西农家的生活。几乎不约而同地,在这些散文中总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简约的小村,农家的场院,庄稼、小园,带着一些乡土的清新味道,蹦蹦跳跳着几个泥土里滚大、满肚子奇思妙想、天不怕地不怕、既敢说又敢做,既豪放又乖觉的农家孩子,还有他们身畔慈祥睿智的奶奶(有时是别的老人,如《地平线》)徐徐讲出富含哲理的语句。画面却又是三维的,流动的。几个剪影依次更迭,剪影外点染的画外音悠然响起,问得清脆答得耐心,童声稚气充满好奇,苍老的声音平和中暗含欣喜。

TAGS:贾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