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文思都 人气:2.11W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尊重与被尊重的权利,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

2、能力:

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3、知识: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各有所长,要互相沟通,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和同情。

教学重点:

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尊重与被尊重的权利,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

 教学重点的分析:

1、从课程标准说明:

《我们都是一样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同在蓝天下”,而《我们都是一样的》为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教学用书明确提出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从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说明:

让学生体验被他人轻视、忽略的感受,明白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再通过故事《大山的回应》告诉学生尊重是相互的,,然后从故事《是谁搞的恶作剧?》“走近曾宇”,明白人有所短,也有所长。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呈现的情境全都源自学生的生活,学生容易感受、体会、明白,从而完成教学重点的任务。

教学重点解决方法与过程: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个精致的小纸箱,作为班级的“悄悄话”信箱。

2、请学生将自己被人轻视、嘲讽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投进信箱里。

3、制作精盖美的“贴心卡”。

4、课前收集一些名人平易近人、尊重他人的故事。

活动一 “悄悄话“”信箱

1、教师扮演知心姐姐,让学生写下一次自己被别人瞧不起时的心理感受,并将它投入悄悄话信箱。

2、教师随机抽出几张读出来,但要隐去主人公的名字。并将学生感受最深的体验写在黑板上。

3、知心姐姐发问:当你遇到画面上的情形时,你的心理是怎样的?你最希望别人怎么做?

4、小组讨论: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不懂尊重别人,行吗?

5、听故事《大山的回应》

(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回忆自己或感受别人被人瞧不起的经历和感受,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能更好地理解互相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心理需要。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活动二 猜一猜:是谁搞的恶作剧?

1、听录音故事:《是谁搞的恶作剧?》

2、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认为是曾宇的为一方,认为不是曾宇的为另一方,双方讨论并派代表说出各自的理由。

3、小组讨论:如果是曾宇同学搞的恶作剧,我们该怎样帮助他?

4、(看图“走近曾宇”),看同学们是怎样帮助曾宇?

(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听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驳论会作准备。全班分为两组来讨论,双方的观点和立场不同,能活跃课堂,让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论是认为是曾宇做的还是认为不是曾宇做的,都能让学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沟通,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活动三 你能和他成为朋友吗?

1、(看书本3-4的四幅图)你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吗?

2、小组讨论:遇到下面情况的人,你能和他成为朋友吗?

你的家境好,他的家境差;

你的学习好,他的学习差;

你的身体好,他的身体差;

你体能健全,他身有缺陷;

你灵巧,他笨拙。

如果做成朋友,你应该怎样做?

(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通过“你”和“他”的家境,学习,身体,体能的差异的比较,如果能成为好朋友,就要学会互相沟通,尊重、理解、宽容作同情。)

活动四 讨论:应不应该叫外号?

请同学说说哪些外号是你不愿意接受的?

当别人叫你不喜欢的外号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好办法?写一写,说出来。

(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让学生说说当别人叫你不喜欢的外号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从而明白给别人取外号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活动五 小小故事会

请学生讲述课前收集的名人尊重别人的故事。

(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收集和讲述名人尊重别人的故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向名人学习由此而得到启示。)

说课稿 篇2

下午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执教的课文是人教版第十册3单元的11课《晏子使楚》。我是根据教学进度选择的这篇文章。《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交代了晏子出使楚国的背景。第3——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楚王侮辱晏子安排了三件事情即: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却被晏子一一反驳的过程。第6自然段即是第三部分,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本文层次清晰,结构明了。第一部分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二部分详细记叙了事情的经过,第三部分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浅显朴实,适合积累,能有效的丰富学生的语言世界。阅读楚王和晏子的对话,品味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感受晏子的魅力是本文语言学习的重点。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具备了初步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因而让他们先学后教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而学生对本文几处晏子回应楚王的侮辱的话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作为教者的我们帮助学生建构感性的认知世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从而达到积累、运用就成为教学的重点。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就在于训练学生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的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简析,基于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估计,以及针对编者编排意图的揣摩,本课的教学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8个字,会写14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侮辱、敝国、面不改色、尊重”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会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品味晏子语言之妙。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明辨是非,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的尊严的。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了解故事内容,品味语言之妙,感受晏子的魅力。教学难点是:初步领会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理解晏子的智慧。

三、说教学理念

(★过渡语)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打算采用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紧扣语言文字,读读议议,品读揣摩,充分展示学习语言的过程。针对本文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朗读体验、质疑问难,读文找句,合作交流能有效地体会晏子巧妙机智应对楚王的侮辱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我相信让学生自己学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也力求让教路,文路、学路三者合一,融为一体。

四、说教学流程

(★过渡语)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真实展开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几大板块。

(一)导入

(二)初读

(三)品读

(四)总结

(一)导入,解释课题

1、板书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生读课题,师介绍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

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解释课题“晏子使楚”

是啊,晏子出使楚国,那作者又是怎样写他出使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晏子去楚国看一看。

(★设计意图)这里我采用了开门见山法直接板书课题导入了新课,关注了课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即文眼。从题目入手往往能生发教学的切入点。

(二)初读课文

在初读课文时,通过让学生用心地初读课文,教者帮助他扫清阅读障碍。我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

纠偏字音:乘(第二声)机枳(翘舌,第三声)大夫(注意多音字,这里念dafu)

注意字形:晏辱(都为上下结构)柑橘枳(注意偏旁同为:木)

在字义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查字典、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相机理解,比如囚、侮辱、大夫等

二是在学生初读过后,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是让学生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随机梳理板书,达成感知的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我主要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对文章的把握,作为感知的侧()重点,以求学生初读后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品读课文

(★过渡语)这样子,我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1、细读第3自然段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标注出楚王第一次侮辱晏子的语句,并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2)找出晏子回击楚王的话,自由朗读,根据提示谈谈晏子语言之妙。(让学生自由说理)

(3)晏子回击的结果如何?(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4)楚王开城门是无奈的,否则就要承认楚国是狗国,自己是狗王了。扮演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

在初步领会人物的特点后,顺势而结,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五、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说这课的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晏子使楚

侮辱

楚王晏子

反侮辱

这样的板书设计就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简洁的板书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x号选手,xxx,来自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象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制造平衡》,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制造平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这节课是在《机械是什么》这一整体感知机械的基础上,具体感知杠杆的平衡。并为《我能撬起地球》中杠杆省力的研究做铺垫。

学情分析

平衡现象对四年级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更多的只是感性的生活经验,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更未曾上升到科学层面,本节,我着重带领学生,从科学层面认识平衡。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现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游戏,能准确判断平衡状态与不平衡状态。认识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根据探究过程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杠杆尺平衡的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能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知道的平衡实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会提前准备杠杆尺、钩码盒、实验数据记录表教具。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我把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平衡的实验过程做为了教学重点,把分析、整理数据、归纳出平衡的规律做为了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多媒体辅助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以情境激趣展开这节课的教学,暗示引导;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掌握杠杆尺平衡的规律,并能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 、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过程:

根据“主导和主体”,“开放式教学和主动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思路: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上课时,我让学生先玩一个游戏。我出示一把尺子,请学生上台把一根尺子平放在一个手指上,不让他掉下来。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很快做出来。我会告诉学生这种情况就是平衡状态。同时,我会增加难度,在尺子一段放上橡皮,会怎样,学生会回答,尺子会掉下来。我趁机告诉学生这种情况是一种不平衡状态。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手中的器材来制造平衡。

本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探索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接下去的学习顺理成章。

(二)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认识器材。

通过游戏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接着给学生介绍本节课我们借助的实验器材,杠杆、钩码。

2、研究等臂平衡。

认识器材时,我将有意先展示平衡状态,然后展示不平衡状态,随机提出研究问题:老师在左边第二格挂3个钩码,想想右边二格处应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学生猜测,并分组进行验证。验证时,同时要求学生要分工明确,确保每个孩子有事可做,避免探究活动只是部分孩子展示自我的舞台。分组活动结束后,学生全班进行交流。如果出现不同结果,我会引导学生再次实验,寻找原因。接下来在交流实验探究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到在右边的其他位置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杠杆尺也会平衡。我会根据交流的状况灵活地进行教学调整,开展不等臂平衡的研究。

3、研究不等臂平衡。

在交流等臂平衡的实验结果时,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在右边的其他地方挂钩码也能使杠杆平衡,我会直接提出新问题:老师不规定同学们在右边第三格挂钩码,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让杠杆尺平衡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再次被调动起来。这时,我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进行猜测。交流时,我将学生猜测的情况记录在黑板上,同时告诉学生方法不仅仅这几种,可能还有更多,鼓励学生在验证猜想的同时想出更多平衡的方法。

本环节我这样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了猜想、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操作与探索中得以培养,也使学生获取了数据,为整理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提供了基础。

(三)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我以谈话的形式进入,告诉学生,我们找到这么多是杠杆尺平衡的方法,那杠杆尺的平衡有没有规律呢。然后让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探寻杠杆尺平衡的规律。如果学生自己探究出来,我会请他们讲解,如果没有,我将引导他们探寻规律。

这个环节,使学生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也使学生整理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提供了学习保障。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科学应用,帮助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两项练习:

1、让学生再次回到开课前的那个游戏,鼓励学生利用平衡规律,寻找不同方法让平放在手指上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尺子再次回到平衡。

2、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左边



右边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2



3



1



6



3



2





最后的拓展运用体现了分层要求,让尺子回到平衡状态,取材简单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让科学回归生活。两项活动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再次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让整堂课前后响应,实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制造平衡

左边



右边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2



3



2



3



左边格数×钩码数 = 右边格数×钩码数

以上是我对《制造平衡》这节课的说课希望各位评委、老师们批评指出,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以音乐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是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它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同时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我本次说课的理论依据。今天我要说的是五年级下册的“开篇”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小鸟请到这里来》。本课共分二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小鸟请到这里来》展示了一幅山清水秀的图景“树木长成排”“草地像绿海”“清泉为你流”“鲜花为你开”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们才能自由飞翔,尽情歌唱。歌曲的主题是:“我们愿听你歌唱,一起生活多愉快”,而“画外音”是我们 将创造和保持这样的环境,直到永远。歌曲抒发了少年儿童与小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歌曲的旋律亲切动人,有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较简单,学生易学易记,第二乐段是二部合唱,自由飞翔的景象。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准确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2)情感目标:通过这首歌的演唱,感受到美好的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心情,知道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能自觉保护环境。

(3)能力目标:以自至探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小组创作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艺。

3、教学重、难点: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美好心愿。

4课前准备

(1)教师:电子琴、录音机、几幅描绘春天的图画。

(2)学生:彩色笔和绘画纸。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为“学”服务。所以教学时我们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种教法:整体感知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如下学法:

1、听唱法:“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此外,我还用了自主探究法和实践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春天的花草树木怎样,

(二)组织教学(3’)

让学生随着动听的歌曲《嘀哩嘀哩》传进教室。

(三)设计情景导入。(5’)

1、寻找春天的景象。

2、春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感觉如何?

通过谈话,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引入新课《小鸟请到这里来》。(四)新歌教学(15’)

1、朗读歌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2、范唱,听录音范唱,感知歌曲的艺术形象及演唱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

3、学唱歌曲,这一过程中,我采用听唱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生动有感情地范唱,体会带感情的演唱。再让学生自由练唱。

4、歌曲处理,我用谈话法激励学生说出歌曲演唱时的情绪、节奏、速度。

5、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探究表演,才艺展示(6’)

1、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讨论排练,加上动作来反这首歌表现得更完美。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展示各组的表演。4、学生互评、自评。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排练、才艺展示,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表达个人情感。享受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另外把1、评价的主动杯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互评、自评、能促进学生正视自己,尊重他人,提高了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知识拓展(6’)

1、同学们自己想象画一幅春天鸟语花香的图画。

2、各自拿着作品上台展示。

3、师生互评、自评。

这一环节是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学科综合,能拓展音乐视野,促进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相互联系迁移,提高综合艺术的审美能力。

(七)小结。(3’)教老师简单小结,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

(八)随音乐快乐地走出教室。(2’)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好的创造性,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说课稿 篇5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幼儿的一个以饮食与营养为主题的活动,题目叫《健康的吃》。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小孩子大多数都喜欢吃零食,特别是对色彩鲜艳的食品情有独钟。然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巧克力等非健康食品以及电视里的“垃圾食品”广告对孩子们的影响,不禁让人们在选择食品的时候更添许多愁!而《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生命健康直接地就与吃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让孩子正确的选择食品,达到营养均衡,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我结合“色素”“垃圾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设计了此次《健康的吃》活动。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这三条目标是:

1.了解食物天然色素与人工色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认知)

2.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好看食品的形状及颜色进行构图。(技能)

3.对健康食品产生兴趣。(情感)活动的重点:唤起幼儿对健康食品的兴趣。

活动的难点:对色素的认识。色素是使有机体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物质,如红花具有的红色素,紫花具有的紫色素等。某些色素在生理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如血液中的血色素能输送氧气,植物体中的绿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了解一些有关色素作用的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泡沫垫每人一块、电脑内存图片。(一组是诱人的奥尔良烤翅图片,一组是西瓜、西红柿、大蒜的图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圆盘、毛巾若干。彩色糖、烤面包、各种形状的饼干、小麻花、海苔、果酱、山查片、杨桃、圣女果、橘子等。

四、教法

下面说教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①谈话法②操作法③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相结合。

五、学法

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讨论评议法②操作法③感知体验法六、活动过程本次活动四个环节,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2)选择食品,表述想法

(3)现场创作

(4)展示作品

1、观看图片,激发兴趣,引出主题通过两组图片的展示,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询问幼儿喜欢吃图片上的哪些东西,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引出色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

2、通过交流,让幼儿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并说出理由。

该环节为孩子们创造了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该环节中孩子们可以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并在交流中学习礼貌地倾听,为目标2的达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孩子们的语言交流,教师还可以了解孩子们对事物的认识掌握程度,对目标1的达成与否有着衡量的作用。

3、好吃的图画,用各种颜色的糖果制作图画我们吃的很多糖果等常会加入色素和香料,给人以一种美好的感受。而这些色素和香料实际上是不必要的,有的很可能会让人得病。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去感知色素,并试者去判断它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有利于难点的突破。此外,该环节具有很好的操作趣味,孩子们对这种全新的创作一定会很感兴趣。食品的丰富多样,色彩的视觉效果以及形状的多样化,一定会为孩子们的创作带来不一样的效果。艺术源自生活,这些贴近孩子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带给孩子非常生动、形象的审美体验,更好地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4、展示作品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七、活动特色

这次活动的特色在于设计的问题几乎都是开放性的,没有统一的答案,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讨论探索,满足了大班幼儿自主表现的欲望和需求。在每一个环节中努力做到点拨适宜,使幼儿专注倾听、积极参与、大胆讲述、热烈讨论。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一、说教材

《黄河的治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第二长河,被称为母亲河。了解黄河的基础知识,感受黄河的母亲情怀,感同身受的去感知黄河的忧患意思和治理策略。通过本课的学习,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是有益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初二的地理教材,对学生的情况作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1、知识掌握上,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知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掌握,而黄河这一特殊的河流有较生疏,因此要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心理上,学生对于地理课有一定的厌倦的心理,不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

3、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教师在学中应抓住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采取多种直观的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加强双边活动,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学习本节课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黄河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奉献与危害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特征等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五、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六、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说学法: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家都耳熟能详,殊不知,李白却犯了两个常识性的错误,首先,黄河之水并不是天上来,奔流到海也不是不复回。(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就要来好好学习《黄河》之一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幽默的语句,使学生马上进入课堂情景,欲擒故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讲授新课:

一、了解母亲河 步骤:

要求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沿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沿途所经过的支流、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回答,并填绘到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二、母亲河的奉献

本课的重点虽然不在这里,但可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什么把黄河比做母亲?

步骤: 1、教师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宁夏平原的景观图片,壶口瀑布照片等。

2、各小组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后,

进行完这个活动,此时同学们对母亲河的奉献,有了初步的感受。

教师适时总结:黄河,曾无私养育了两岸的人们。但如今,却成了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历史上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三、 母亲河的忧患: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采用读图分析——发现问题——启发引导——主动探究的思路来完成的。

1. 多媒体显示:“黄河的忧患”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结合资料,教师提出问题:“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允许学生大胆回答,教师再设疑: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时启发、引导进而得出答案。

2. 然后课件演示黄河“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自然而然说出“地上河”的形成与中游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及“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情况预测:这个活动,以学生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扩展思维,主动回答,有的同学可能回答不准确,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引导、帮助,适时总结。

设计意图:以上活动,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母亲河的治理: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及形成的原因,那么如何治理黄河这个问题就呈现在眼前了,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我采用了“角色扮演法”来完成。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母亲现在多灾多难,做儿女的怎能袖手旁观呢?”

角色扮演:“假如让你来治理黄河,该们么做呢?”学生献计献策。 教师展示:“引黄淤灌图” 及上、中、下游的治理措施(上游:梯级开发,兴修水利;中游:保持水土,植树造林;下游:固堤分流)。

然后观看图片,介绍“保护母亲河行动”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自感悟,亲身实践,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另一方面增强社会责任感。

九、说作业

1、把本节课知识点总结成知识树。

2、作为中学生可以为治理黄河做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