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美术说课稿3篇

文思都 人气:1.22W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小学美术说课稿3篇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地位、作用。

《适合纹样》是苏教版第八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课型。本课和《相同图案排排队》、《点、线、面》、《会变的花树叶》、《鸟的纹样》、《鱼的纹样》、《人物装饰画》等课形成线性脉络递进地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

作为一个中年段的图案设计类课型,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适合纹样,让学生寻找、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感悟适合纹样的实用性、美观性。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定位离适合纹样高度的严谨性和艺术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我从具体学情出发,降低专业难度,将重点放在“适合”的对比教学上,通过观察、对比、找一找合适的家等趣味活动,引导学生体悟什么叫“适合”。从而按“适应性”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变化的纹样,为后面的图案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手段,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2、操作目标:学生通过创作设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活中观察美、领悟美,运用创造美的能力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了解适合纹样的“适合性”特点,通过夸张、变形、添加、简化等表现手法计适合纹样。

三、教学难点:

运用形式美法则,组合点、线、面、色彩等绘画元素设计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

四、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范画、上色工具。

2、学生:上色工具、绘画纸。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相同图案排排队》、《鸟的纹样》等课后对图案的设计有一定认识:知道纹样有规律的重复排列能表现出节奏美、韵律美;同时,学生能够用点、线、面设计出简单的纹样。纹样的设计是对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而四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让学生设计纹样的时候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将纹样安排在一定的几何形框架内,使学生体悟纹样必须与外形相适合。

七、教法选择。

感知新知时,以旧知导入,创设情境法为主;学习新知时,以引导发现法、示范讲解法、欣赏比较法为主;形成技能时,以辅导法、练习法为主;评价、拓展时,以多元评价法、激励评价为主。

八、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多处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学生之间能互相讨论、合作学习,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九、教学设计及依据。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认识、回忆纹样。

师用课件出示“鸟的纹样”,今天在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些老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学生课堂展开讨论,回忆“鸟的纹样”。

2、创设情境,了解适合纹样。

鸟儿们在森林里飞来飞去,变换着不同的姿态,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课件出示四种不同几何形)让我们来帮助它们吧,他们分别应该呆在哪个家里面?学生针对情境游戏,开展活动。

3、探索发现,揭示课题。

当孩子们为不同形状的鸟儿找到了自己的家后,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为了进一步鼓励孩子发现纹样的适应性,教师点击课件,突出纹样的几何形,帮助孩子们发现适合纹样的特点。

教师小结:像这样设计在一定的形状之中,即使去掉了边框,也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图案被称为“适合纹样”。今天让我们来走进“适合纹样”的世界。出示课题《适合纹样》。

设计意图:“适合纹样”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为了让学生觉得本节课的内容不难,首先让学生了解、回忆学过的纹样,并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适合纹样的独特之处,掌握适合纹样的重要特点。

(二)自主探究、感知体验。

1、辨别适合纹样。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出示几组纹样,设计小侦探的游戏,让学生辨别哪些是适合纹样,找出非适合纹样的图案,以此来进一步巩固新知。

2、了解适合纹样的形式。

承接上一个环节,教师提出:适合纹样千变万化,但其实它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以此发现适合纹样的对称美。

师小结:图案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体现了美术的韵律美与节奏美,如左右对称、离心式、向心式、旋转式。像这一类适合纹样我们称为对称式。

出示第二组适合纹样。这组还是对称式的吗?它们是不是适合纹样?它又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间再次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这一类纹样虽然不对称,变化很大,但是注重整体构图的协调、平衡,我们称之为均衡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发现适合纹样的组合形式,弄清适合纹样的构成方法,为下面的设计打下基础。

3、学习适合纹样的绘制方法。

继续创设情境:森林里的鸟儿都找到了家,只有小鱼没有找到合适的家。它可着急啦,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它找到适合的家?(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探索发现)

教师出示另一条鱼,让学生进行对比,启发学生发现可以用夸张、变形以及添加、简化的方式让纹样适合几何形。

如果我要画出对称式,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发学生讨论,教师出示对称式的画法,最后得出结论,除了均衡式画法,也可以有规律的重复纹样来绘制对称式的适合纹样。

最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完成适合纹样的绘制。并总结绘制过程:

(1)夸张变形画主纹样,使之适合几何形;

(2)添加背景,使之构图饱满;

(3)点线面装饰;

(4)添加色彩,(可以是和谐色、也可以是对比色、也可以是具有黑白灰效果的单色。)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对比以及示范让学生学习探究适合纹样绘制的方法。

(三)欣赏交流、启发创作。

1、欣赏发现,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

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适合纹样呢?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小结:自古以来,适合纹样就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如我们熟悉的青花盘、汉代的砖瓦、古代的门窗上都大量使用适合纹样,如今,适合纹样更加广泛地装点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观察力、感受力,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创作,运用方法绘制适合纹样。

设计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妈妈喜欢什么礼物呢,丝巾是不错的礼物,我们来设计一块丝巾送给妈妈怎么样。出示三种几何形:方形、三角形、圆形,在设计之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的,吸取同龄同学作品的优点,寻找灵感。

教师出示作业设计内容以及要求。由于四年级的孩子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提供一些设计素材,以此启发学生的灵感,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把适合纹样运用到生活中,利用母亲节的礼物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以此更好地完成本课的作业。

(四)展示评价。

创设情境——丝巾展销会。在展示区分别贴上色彩美、构图美、纹样新颖,让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作品贴进适当的栏目,完成自评。其他学生则以挑丝巾的形式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表扬作业亮点,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课件,适合纹样除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还有其他的方式来表现吗?学生欣赏。

师小结: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无处不在,它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除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适合纹样,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可以表现适合纹样……学了今天的一课,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更多的美,也能把这些美再次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六)板书设计。

十、综述:

以上是我对《适合纹样》这课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思考。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意识的去关注生活中的纹样,生活中的美。这一学习过程将强化学生对身边艺术的审美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家乡的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12课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记忆中故乡美丽的小桥,展现了江南水乡那份优雅的意境。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二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致,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重难点与关键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三、说教法

自读自悟法,朗读体会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入情入境。

1、师:江南水乡河湖交错,小桥流水,如诗如画,一起去看看吧!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组词。

2、,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初识家乡的桥。

1、指名读课文,你对家乡的桥有哪些了解?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2、学生交流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欣赏家乡的桥

(一)数量多

1、出示句子

在我的故乡江南,弯弯绕绕的小河,象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着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2、那么多的桥造型却各不相同,千姿百态。

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像个大大的圆饼,两边的几十级石阶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过去,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3、指导朗读

(二)桥名美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三)桥趣多

整个炎热的夏天,家乡的桥也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捉一对毛蟹呢!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我们__________,我们________我们____

五、配乐朗读,拓展感悟

1、此时,故乡的桥不再模糊,它清晰的展现在眼前。配乐朗读全文。

2、当年的孩子长大了,他时常想起家乡那千姿百态的桥。他爱的只是桥吗?

3、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随着弯弯绕绕的小河,象一条条血脉,网布在作者身上。这一座座小桥,不正将作者和故土相连吗?

六、课堂小结,感悟乡情

是啊!家乡的桥是那么千姿百态,富有情趣,他给孩子带来快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桥,童年的回忆就是对桥的回忆。时间可以让人淡忘许多东西,但对家乡的感情,对童年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这就是乡情!

七、作业设计

选家乡的一种事物写一写

板书设计:

12.家乡的桥

河长 桥多

故乡江南 桥千姿百态 孩子们的乐园

桥名 优美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编辑指导思想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4、学习材料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二、教学设计

在《好吃的水果》一课中,(1)我运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巧用游戏、学玩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回忆感知”环节,通过游戏“猜谜语”引导学生积极回忆各种水果,教师与学生同游戏,同感知,在游戏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水果的认识与回忆。(2)运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设计了 “欣赏感受”这一环节,通过欣赏、分析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直观了解水果的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

在以往的教学中,通过以上两个课堂教学环节便解决了教学的内容与重难点,学生便可以进行创作,但在创作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画面内容单一,表现形式呆板,缺少创造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原有的基础上运用“刻意求新、相机诱导”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观察思考”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将真实的水果带入课堂,大家坐在一起品尝水果,让学生观察其他人吃水果的动作和表情,学生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表现水果的好吃不单单是把水果画的形准、色鲜这一个途径,通过描绘吃水果的人,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也可以表现出水果的好吃,(如:人物表情——吃甜水果,眉眼弯弯地笑,酸水果眉眼会挤在一起。人物动作——吃好吃的水果会大口大口地吃……)这样就会使学生多了一种表现“好吃的水果”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延伸,启发诱导学生将吃水果的真实感受带入作品创作中,将各种水果赋予人物的感情,水果也可以有各种喜悦的表情,甚至可以创作表现“水果运动会”、“水果演唱会”等等,使学生又多了一种表现“好吃的水果”的途径。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会从表现水果的单一途径中跳出来,绞尽脑汁创造各种不同的表现水果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态度,将创新思维转化成创新技能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完成了教学中的隐性目标与内容,解决了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