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

文思都 人气:3.01W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厨师小山羊》是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位于教材的四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反映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为主题,贴近儿童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为儿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厨师小山羊》主要写了小山羊动脑筋,想办法,把酸的柠檬,苦的苦瓜,辣的辣椒都变成一道道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在小山羊与小猴、小刺猬、小兔的不同行为对比中,明白只要肯像小山羊一样,动脑筋,想办法,就会成为生活的主人,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等道理。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一、二段和三、四段与五、六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标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二、析学生:

课堂教学中,找准学生认知的起点特别重要。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差,而记忆力和模仿性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能凭借注音来朗读课文和识字,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爱玩。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十分深广。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出发,我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熟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有意识地积累“随受一扬”(扔、抛)、“津津有味”、狼吞虎咽、“一扫而光”等词语。

4、在阅读中,议一议小动物们的行为,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乐趣,学习做生活的主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体会小动物们的不同行为,明白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就会成为生活的主人。

四、说教法: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 语言特色,教学中,以小山羊和三种小动物之间不同的处理态度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孩子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动画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五、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看、议、演、读”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分角色表演,让孩子们自主理解、体验、感悟课文内容,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让孩子们议小动物的行为、表演故事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六、说教学过程:

执教本课时,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在第二课时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动画激趣,情景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有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激发阅读探究的兴趣。我首先播放动画故事:戴着厨师帽的小山羊摘了几个黄果子、青瓜、红果子,拿到厨房,变成了几道美味佳肴,小动物们吃得狼吞虎咽、津津有味。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厨师小山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什么做的菜让小动物们这么喜欢吃,你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厨师小山羊》。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孩子们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采用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孩子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孩子们边看动画,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从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三)细读课文,看议演读,感悟内容。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在引导学生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我采用自主合作、共同研究、动画演示、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通过看、议、演、读,让学生自主理解、体验、感悟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更活跃的探究平台。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师生共同学习一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小猴在咬一个黄黄的果子,脸上露出很酸的表情,然后把果子随手一扬。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给大伙送甜点心时,茶里放上一片黄柠檬,小动物们吃了啧啧称赞)。师随着动画配乐朗读一二自然段。

(2)议一议两种小动物的行为,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3)同桌互演小猴和小山羊,在表演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加上动作,进行对话。

(4)自愿朗读的孩子起立朗读,其余学生随文表演。

(5)师生共同小结这一部分的学习方法:先看动画听故事,再议行为表态度,然后表演明内容,最后朗读露感情。

2、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三到六自然段。

有了前面的学法指导作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三到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小刺猬和小山羊的第二组动画演示,小兔和小山羊的第三组动画演示。

(2)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按老师的要求和前面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三到六自然段。

(3)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推出四名表演较好的同学,分别带上小山羊、小猴子、小刺猬、小兔的头饰,把课文演一演;愿意读书的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作评委,评一评同学读得怎么样,看表演的同学是否准确表演了课文的意思。

这样的设计,做到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现了学生的意愿,彰显了学生的个性,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又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

(四)讨论交流,明白道理。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人文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个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组织学生围绕小山羊为什么把酸的、苦的、辣的都变成好吃的这个问题讨论交流,从中使学生明白,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就会成为生活的主人,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等道理。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从小山羊身上学到些什么?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来谈谈。

结合学生从探究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的程度,我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为学生打开更多现实生活的窗户,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

七、设计特色: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体验创新。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酸、苦、辣的不同表情,体会人物的心情。

4、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八、效果预测:

回顾这节课,我设计采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看议演读,让学生自主理解、体验、感悟课文内容,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议小动物们的行为,表演故事,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我相信,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一定会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则民间故事,课文先写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然后写他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赠给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最后写海力布从动物口中得知大山将要崩塌,洪水将要淹没村庄的消息,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他不惜牺牲自己,说出真相,最后写人们得救了,海力布却变成了一块石头。

二、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简要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牺”4等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以上三个目标,体现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层层推进的关系,在词中反映句的作用,借句理解词,借词说句,由句成篇。三个目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民间故事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整个课堂,分为四个板块。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展开教学。

以问题引导,语言表达为外显标志,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思考,教师不断引导、修正、完善的过程。我通过设置“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运用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本。

⒉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走进人物心灵。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的方法,来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

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的读,品味文本语言,如: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精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总之,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在复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在此基础之上,加上自己适当的想象和联想,再复述出来。这样复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吸引人。同时也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个板书设计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扬州慢》选自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体会诗歌特有的意境美,而《扬州慢》是一篇经典篇目,需要重点研读。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通过高一必修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使他们能够对本课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姜夔及其词风;

(2)培养学生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词句,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会词中忧国伤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本词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

五、说教法

通过创设情境,使同学们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再通过问题引领和拓展延伸,使学生能更深入地把握本词。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词和诗都是抒情的文学,姜夔来到了荒凉的扬州城,他会有哪些感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通过这些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介绍作者

介绍作者这一学习任务主要由学生自主进行,,然后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补充。

(三)背景介绍

对扬州城昔日繁华的了解有利于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朗读课文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这是诗歌鉴赏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再由教师范读。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以便更好地体会本词情感。

(五)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

(1)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所见所闻,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六)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已经有了深刻的领会。但理解鉴赏一首词还不是终极目的,我们还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还要学会阅读鉴赏同类作品。通过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对比阅读,比较两者的异同。

(七)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本词。

七、说课后记:

学习古典诗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参赛执教的课题是《我是中国人》。下面我将从理念与目标、内容与资源、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并就课堂实际呈现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

一、理念与目标

《我是中国人》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国人了不起》的第一个主题的第一课时,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一种自豪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勇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要求选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结合本课活动主题,我将本课教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确定为:了解中国人的外貌特征,知道炎黄子孙的故事。认识中国版图,知道国旗、国徽、国歌是祖国的标志。学会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

就《品德与生活》学科特点而言,它不是简单的生活常识的介绍,也不是道德观念的灌输与渗透,而是激情、明理、导行的有机整合。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本课教学活动我尽量做到从故事中学习知识,了解祖国灿烂文化。从图片中,欣赏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美丽神奇。再从当代一个个真实具体的事例中,赞叹祖国的繁荣昌盛。从而突出课程的德育功能。为此,我将本课教学情感与态度目标确定为:初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以及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从教育对象实际来说,刚刚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学生,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加之祖父两代“六位”家长的悉心呵护,使他们在生活中很少能体验到挫折和困苦,缺乏与他人沟通、合作、分享的意识和能力,更没有机会体会今天与过去的变化,对于古代中国人所取得的举世惊人的成就更是知道甚少。结合学情,我将本课教学行为与习惯目标确定为: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乐于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学会运用调查、访问、查资料等多种途径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将本课教学活动的重难点确定为:了解祖先,欣赏河山,感受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内容与资源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强课堂实效性。

本课教材介绍了四种不同肤色的儿童头像,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的人有不同的人种,课本中还有关于古代中国人的各种传说故事和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的典型事例。但对于中国的版图、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当代中国人所取得的丰功伟绩等没有介绍,如果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仅仅停留在老祖先昔日的辉煌和几千年积淀的文化遗产上,那么今天的中国人难道就是些平庸之辈吗?考虑到这些因素,我适时增添了赏祖国大好河山和了解当代中国人的伟大成就环节,并大胆调整本单元教学,将第三个主题活动《我们的骄傲与希望》中有关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内容穿插进本课教学。

2.努力开发课外资源,让课堂回归生活。

课标中指出:课程内容要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感兴趣的题材,课堂应从教室扩展到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样有弹性地延展,给了老师极大的发展空间。执教本课是在20xx年5月,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可以说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中国人又一次以大气磅礴的姿态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我及时将这样鲜活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紧跟时代步伐。我想,如果今年再来执教本课,中国广州亚运会、中国西安世园会这些身边的、贴近儿童生活的内容也将是我课外资源的宝库。

本课教学内容多而杂,广而深,考查的是教师是否具备统揽全局的意识和丰厚的文化素养。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我阅览了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努力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三、过程与方法

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生活,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有资料调查、讨论交流、创设情境、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体验、讲述故事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去了解,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在活动中,有目的地把学生引进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中,吸取知识,避免空洞的说教和道德的灌输。这些教学方法无论是课前调查、课上交流,还是课后实践,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陶冶学生美好情操。

本课教学具体流程从以下四个环节层层展开:

(一)图片导入 我是中国人

首先,我出示了地球的图片,并以这样的导语进入教学:“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有一个金鸡一样的版图,她就是可爱的中国。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我们都是中国人。”随即板书课题。这样的开场,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整堂课的学习做好了情感的铺垫。课伊始,趣已生,情已动。

接着,再出示黑种人、白种人、棕种人以及黄种人图片,重点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和比较方法,从肤色、头发、眼睛等方面发现中外小朋友长相的不同,从而更清楚、直观地了解中国人的外貌特点。此时,引出儿歌,黄皮肤,黑头发,我们都是中国娃。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并就其中的“炎”和“黄”进行质疑:他们分别指的是谁?巧妙自然地衔接下一环节,可谓一举两得。

(二)追溯先祖 赞灿烂文化

本环节从聆听炎黄的故事切入,接着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祖先故事,再到考考你的小测试,充分挖掘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游戏中考察学生对四大发明、四大名著、丝绸之路、龙的传人等常识的了解,达到“学者无心,教者有意”的目的。有句话这样说:知之深,爱之切。在全面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后,学生内心产生了一种美好而震撼心灵的力量,那便是: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三)话说版图 赏大好河山

本环节先让学生认识了中国的版图,再欣赏祖国的壮美河山,这里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文景观,有古代的奇迹,也有现代的杰作。我们的祖国真的是幅员辽阔、人杰地灵呀!色彩明丽的图片,配以悠扬的音乐,学生受到美的享受,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四)铭记中国 抒爱国情怀

国旗国徽国歌是祖国的标志,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要牢记的,作为一名小学生,更要铭记于心。当《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音乐响起,一幕幕中国人站在世界之巅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大家个个激动不已。一次次世界级的盛会选中中国,尤其是当中国北京奥运会、中国上海世博会这些儿童身边的生活内容走进课堂,学生一下子兴奋不已,这也是本课一大亮点。此环节让学生把对祖国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这时学生的爱国热情犹如波涛澎湃的潮水,需要一吐为快。我适时安排了“祖国,我想对你说……”环节,让学生将积蓄已久的赤子之情在笔尖流淌。扬国威,抒情怀,立誓言。可谓水到渠成。

四、说教学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保证目标的实现。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学中尽量用描述性评语和结果判断性评语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就进行及时的鼓励。评价语言努力做到准确机智、独特创新。“你很会思考!”“你的知识真丰富!”“你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未来的科学家也许就有你!”……教学中这样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充满了整个课堂。课堂一以贯之地体现德育的灵魂——尊重。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片掌声,都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笑脸”的小徽章及时鼓励,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五、板书设计

从活动主题和课型特点着想,我将板书确定为这样:

我是中国人

我爱我的祖国

简洁的板书设计,既是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总结,同时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是我本次说课的主要内容,如有不足,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不吝赐教。谢谢!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体育四年级教材(水平二)《传递梦想》——1、放飞梦想(投掷轻物) ; 2、传递梦想(火炬传递接力)。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选择了四年级——投掷轻物为本课的主教材,奥运火炬传递接力跑为辅助教材。充分考虑到我校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结合水平二的目标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为上好这一节课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二、说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的“大目标”的指引下,本课依照水平目标,从五个领域方面提出了可完成的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通过结合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会投掷动作、迎面接力动作,积极投入课堂学习。

2、运动技能:通过学习轻物投远,提高学生投掷的水平和技术,传递火炬使学生掌握迎面接力的动作。

3、身体健康:投掷轻物发展上肢力量,形成正确的投掷姿势;迎面接力跑发展下肢力量及灵敏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心理健康: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自信心。

5、社会适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拼搏精神、团队精神。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持轻物掷远的动作;侧对投掷方向、蹬地、转体、过肩挥臂向远处投。

2、教学难点:动作连贯协调。

四、说教法学法

1、 教法:采用游戏竞争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贯穿始终,使学生在玩中分享运动的喜悦,真正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最终达到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目的。

2、 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我把本节课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贯穿在情景教学中,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点燃激情,激发兴趣。

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进入快乐课堂,让学生开火车慢跑和舞蹈《幸福拍手歌》,使学生的肢体充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

(二) 放飞梦想,掌握技能。

1、教师讲解示范投掷动作要领,引导、鼓励学生做出多种投掷练习。

2、学生自行尝试各种各样的投掷方法进行轻物投掷练习(自由练习)。

3、教师巡视,在这一过程中去发现已经学会投掷的或者初步掌握投掷的同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总结出投掷的动作要领:侧身转体、蹬地、挥臂。

4、 引导学生小组练习,互相指导。

5、小组练习努力超越。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验身体的协调配合,挖掘自身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提高自我表现的能力。通过探究、自主练习让学生初步学会投掷的技术,体验成功。

(三)传递梦想,拓展能力。

接力游戏:传递梦想是以奥运火炬传递为主题,通过设计各种障碍物等方式进行传递,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培养团队精神。

(四)梦想成真,放松心情。

随音乐师生同跳《小白船》舞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放松心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指出别人的优点。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恢复,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说课稿 篇6

《给予树》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教育,本文主要写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语言,课文是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因此我把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作为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第二课时主要是细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在第二课时教学中,以爱为主线,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播放,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抓住重点句子如金吉娅和哥哥、姐姐回家途中的不同表现休会金吉娅当时的心理感受,接着又让学生想像金吉娅在看到“给予树”上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时她想到了什么,然后又从金吉娅的语言“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步步深入体会金吉娅的高贵品质,最后又通过妈妈的心理变化以及后一段话的朗读体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在《感恩的心》这个背景音乐下替小女孩写感谢的话,从而进一步休现金吉娅善良、仁爱的高贵品质,使文章思想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四、扩展活动。表达感情。

从金吉娅的行动中,学生体会到了要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以同情和关爱。因此在最后这一环节我就安排了制作礼物送给家人、朋友以及那些陌生的需要帮助的人,通过这一活动来学会奉献爱心,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的教育。

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的重难点,我随机进行了简单明了的板书,先是板出了金吉娅和哥哥姐姐的不同表现,再板出妈妈的心理变化,最后突出了金吉娅的高贵品质,使学生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它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而青蛙对自己是否能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课文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贴图、青蛙头饰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情境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因素。给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相符的情境,在黑板上贴图,让学生在表演中再现情境,在朗读中发展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唤醒学生真挚的感情。感悟语言文字以“情”为后盾,学生学得自主,学得轻松。

二、导读法

“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感情,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学生的自主探究贯彻课堂的实在。

三、体验感悟法

学生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和文中的角色同体验,共感悟。

四、想象法

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文章最后让学生想象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锻炼说写能力,并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五、评价激励法

有人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课堂上师生之间应是平等的交流,教师的评价应充满着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不管是教师语言、动作还是一个小小的表情,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投入、学得愉快。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青蛙

屏显:青蛙在池塘边。你们认识它吗?(板书:青蛙)

2、谁能说一说青蛙一般生活在哪里?(池塘、湖边)

●青蛙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这样设计,可以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这只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有一天清晨起床,它忽然听到一种声音。

屏显:动画大海

那是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蓝天下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碧波荡漾,许多海鸥在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板书:海)

4、听到海浪声,青蛙就产生了一个愿望,想看看大海。(补齐板书:看)

齐读课题:青蛙看海

5、它能实现愿望,看到大海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就让我们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导读,首先要导之以趣,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阅读心境。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由读文。

现在我们来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

2、谁愿意站起来读课文?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及难读的句子。

3、检查字词:游戏读词

苍鹰松鼠长期一双台阶

善跑展翅吸气失望喝水

一级一级歇一会儿

●充分体现低年级识字的重点,真正体现寓识于读、以读促读。通过自由朗读、分节朗读及纠正字音,是学生真正把课文读好,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贴图:青蛙、苍鹰、松鼠图

它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谁愿意为我们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3自然段)

⑴指名读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⑵读后交流:

a、青蛙对登上高山有没有信心(信心不足),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b、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吸了口凉气”说明什么?(被困难吓住了)

(相机贴图:高山、大海)

c、“怎么上得去呢?”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

●通过变换句式和语气,是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句意。了解青蛙要实现愿望就必须付出艰辛,努力登上山顶,除此之外,是没有捷径的。

▲相机出示:

这是外在的客观困难。

这是青蛙自身条件的局限。

▲相机指导朗读

d、这山能不能不过呢?为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苍鹰的话。

(3)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男女生分角色读)

●学生对语文教材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在交流、探究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或拓宽。

2、学习第二部分内容。(4—12自然段)

(1)同桌合作读。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

相机出示

天哪,这么高的山!

a、让学生体会到青蛙的自信。

b、体会松鼠的话语中蕴涵的关心、启发诱导及激励。以及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2)指名分角色朗读,再次深入体会青蛙在松鼠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

3、学习第11自然段。

①课中律动:体会青蛙上山的艰难。

过渡语:同学们,青蛙跟着松鼠开始登山了,你们想不想也来登山呀?好,让我们也来跟它们一起跳。

(播放登山时的旋律,请三—四名学生戴头饰扮青蛙,一步一步接连不停往前跳,其他学生青蛙叫)

②学生谈感受,在体验中感受青蛙登山的辛苦:累了就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结合课文有感情地读)

●课堂上,学生扮演青蛙,将文中的形象和实际感觉联系已积累的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内心体验,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在这种毫无拘束的学习氛围中充分体验角色的内在情感。抓住课堂上的最佳时机来指导朗读、感悟,体现教师一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深华。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经过千辛万苦,它们终于跳到山顶,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多媒体出示大海的画面。)

你们看,蓝天下,沧海茫茫,无边无际,烟波浩淼,摇漾着那一种翠绿色,那种翠色美得让人目眩神驰,澄澈得又无以复加,映射着一片翠蓝色的天,美丽如画。整个海面如一块巨大的翡翠,直连到天边。

(2)你们觉得大海怎么样?(指名说)

你能读好最后一句话吗?

(3)想象练说:青蛙看到此情此景太高兴了,它会对松鼠会说些什么?松鼠会对青蛙说什么呢?苍鹰飞过来会说什么呢?

●教师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引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心。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教师还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与课文相一致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锻炼说写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

五、总结全文

1、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学生说)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有志者事竟成。

2、合作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上为赛课教学内容★

六、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看笔顺图自学生字,描红课本上的生字。

3、说说是怎么记住生字的?

4、交流书写注意点。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在教学生字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字型,记忆笔顺,教师更应关注的是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及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七、巩固练习

1、扩词。

善()()()展()()()

级()()()苍()()()

2、比一比,再组词。

喝()吸()夫()苍()

渴()级()失()枪()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运用生字,丰富词汇。

八、拓展积累

1、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羡慕不已,也想去看看大海,请你想一句话,送给你喜欢的小动物。(指名说)

2、课后排练课本剧或收集有关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童话寓言,在全班交流。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九、板书设计

青蛙看海

想看海→努力登山→看到海

说课稿 篇8

《筷子的传说》是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介绍了筷子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筷子作为我国众多发明创造中的一种,是我国饮食文化中值得骄傲的一面。

小学语文低年级课程目标中指出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我把能够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而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又是本课识字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本课我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流利朗读课文的又一教学重点。在对课文有了了解之后,能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我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小组合作编一个“伞的传说”的故事 ,明白生活是创造的源泉,以此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

一、 引入新课

在引入新课时,我向小朋友介绍到:3000多年前,我们聪明的祖先就发明了筷子。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等功能,是一种独特的餐具,我们每天吃饭都要用到它。正当小朋友听得入神时,我抛出一个悬念:“那么,你们知道筷子是怎么来的呢?”这时,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进入文中细细探索一番。我适时引入课题:39、筷子的传说。

二、 学习生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筷子的传说》: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正确认读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本课的特点,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首先,我请同学看着课文听听录音,提出认真听,听清字音的要求,随后出示本课要学习的10个生字。再根据生字的特点,运用低年级分组识字的教学原则展开教学。

本单元学生开始学习用部首查字典,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字典识字能力,本课是继续学习和巩固,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重点,我选择其中3个生字作为一组,设计了一张表格,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部首查字法的基本步骤。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组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组内较好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完成练习。照顾到了能力弱的学生,又如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吃得饱、吃得好呢?没关系,在大组交流时,请这部分学生交流完毕后,再在字典中找几个与生字相关的词语读一读、说一说,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关于其余生字,有的做做动作理解字义,有的通过句子填空区分不同的`用法,还有得看看动画,记住字形。如,烫是一个象形字,通过动画到字的转换,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字形,而且印象深刻。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三、 学习课文

扫除了认读生字的障碍后就进入课文学习。我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筷子是怎样发明的?读完课文后,请学生交流,根据回答内容适时板书:快子(树枝)——筷子(细竹)。2、3小节正是介绍了筷子的传说故事,是课文的重点,要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小节。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简单的重复朗读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才能读好2、3小节呢?我创设了两个情境。针对第2小节故事性强的特点,我变“读”为“说”,让学生说说“快子”的由来。这样的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又有一定难度。依据这个实际情况,我挑选了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关键的词语:渔夫、烫、他俩、顺手、折、碗、拨动、起名,帮助学生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第3小节,我设计一个“配音小演员”的游戏,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动画,让学生为动画配音。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学完第3小节后,我又向学生介绍到:筷子的种类真多啊,有象牙筷、玉石筷、金筷、银筷,我们生活中还常常看到一次性筷子。知道吗,为了制造一次性筷子,森林被大量砍伐,原来郁郁葱葱的森林变得荒芜一片。出示对比强烈的森林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并让学生说说喜欢怎么样的森林,为什么?这里,我是结合我校“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一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最后,在知道了筷子的由来后,我又出示课后两句句子,请学生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理解词语“传说”和“大多”是表示不确定,大约的意思,这样表达更准确。

四、说话训练

学完课文后,结合课后说话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拓展课文内容。我告诉学生,中国古代有许多的发明创造,除了课文中学的筷子的发明,还有锯子、伞等等,四大发明更是闻名世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随后设疑:你知道伞是怎么发明的吗?把课后的画面转变为一个场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借助生动的动画展开大胆想象,编个“伞的传说”的故事。一年级的学生语言积累少,能够完整表述整个故事是比较难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三个过程。首先,老师共同参与,展开想象自由说,一句两句的描述即可。其次,借这次练习积累一些词语句式,这些出示的词语句式并不是我事先准备好的,而是依据课堂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出示出来的。最后,组织小组讨论,试着把故事说完整,通过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树立了大胆说的自信,汇报时能把故事说得合理而完整了。

说课稿 篇9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这一节课是第九章的核心内容,又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定。

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规律,所以这节课又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好素材。所以,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如下: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3)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二、说教法

这一节课以启发性教学、讨论法、交流学习法、实验法,归纳法为主,并使用多媒体等工具辅助教学。为保证学生的实验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引导学生通过 下列问题来明确实验步骤:

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②浮力大小怎样测量?

③怎样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如何测排开的水的重力?

④怎样安排实验顺序最为合理,为什么?

三、说学法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实验基本技能,例如: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大小。同时,他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认识浮力》,掌握了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在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实验结论是可行的,这样既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也能接受和完成任务。

四、 说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同时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

2、 探究浮力的大小

(1)猜想

通过实验并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骤繁琐,为保证学生的实验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引导学生通过 下列问题来明确实验步骤:

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②浮力大小怎样测量?

③怎样收集的水恰为排开的水?如何测排开的水的重力?

④怎样安排实验顺序最为合理,为什么?

通过讨论,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3)分析与论证。

实验完毕后,各小组对自己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教师提问: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怎样的关系呢?进而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浸在液体里的 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4)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两种情况”。

全部浸入(浸没):V排=V物

部分浸入:V排=V浸<V物

3、 练习

通过设计习题让学生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4、 课堂小结

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对节课进行小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5、 布置作业

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巩固新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主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亮点有: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这一节课的开始,以学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然后以学生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自己动手去完成“探究浮力的大小”这个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进而得出实验结论。这样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纵观整节课是突出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过程。对于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的这一难点,采用了教师拿实物演示的方法来突破,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两种情况。

三、教学环节齐全、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过渡自然。

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一、在课堂上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使得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二、在授课过程中语言没有幽默感,语调千篇一律。

三、上课时间把握的不够合理。

四、板书设计的不够合理。

说课稿 篇10

教材说明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辽师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活动内容。本单元围绕的是学生待人接物的教育。使学生知道一些待客,做客的礼节常识,懂得做客要有礼貌,待客要热情大方是十分必要的。在做客待客有礼的基础上,又通过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邻里之间要友好相处,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通过礼貌棋的游戏活动,使讲文明,懂礼貌,友爱他人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内化成自身的行为。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邻里关系是儿童每日不可缺少的内容。与邻里友好相处,不仅体现了儿童的文明素养,而且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体验邻里关系所带来的愉悦,愿意用自己的行动为身边人做好事。

让学生经历"说,议,演"的过程中,学会邻里关系应该和睦相处,体验其中的快乐。

激发学生愿意为自己身边的人增添欢乐的情感。

3,教学重点: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愿意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4,教学难点:愿意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5,教具学具:挂图,录音机,磁带,球

教法说明: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挂图辅助教学。尽量减少口头的说教,而是通过挂图和学生参与的情境小表演创设更多的邻里之间关系的小环境,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在互相合作交流中体会邻里之间的关系应该友好,从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法指导: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邻里关系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学生年龄比较小的原因,邻里关系理解的不够深刻,教材只以图的形式列举了几件事,易于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体验邻里关系的重要,在表演中体会邻里关系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程序说明: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被子晾在外面时,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可是被没有湿。教师启发学生猜:是谁帮了我这个忙 学生回答:"邻居"后,教师接着说:"对"就是我的邻居。在我谢谢的同时,邻居说:"邻居嘛,应该互相帮助"。从而揭示课题。

知道邻里关系应该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针对二年级孩子的兴趣,心里特点,此环节教师设计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一座"幸福楼"里,人们整天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就象一家人。但偶尔也有不和谐的音符伴随,怎么办呢 启发学生愿意帮助解决。再由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6个问题:

葡萄组:邻居奶奶生病了,可儿女们又不在身边,怎么办呢

鸭梨组:我们家的对门叔叔和阿姨总是大声超机吵架,你能劝说他们吗

桃子组:邻居老奶奶买的大白菜愁着往五楼搬呢

西瓜组:已是晚上9点种了,楼上的爷爷已经上床休息了,可是住在楼下的叔叔还在一边喝酒一边看着电视,并且电视的声音调得特别大。

苹果组:我妈妈和东东妈妈是好朋友,我和东东也是好朋友,我们经常串们,一起玩。可是有一天,我妈妈和东东妈妈不知为什么争吵起来。从那以后,他们就互相不说话了。我妈妈不让我去东东家玩,东东也不来我家玩了,可我很想东东,我该怎么办呢

香蕉组:晚上,我正在看书,可是隔壁王叔叔家正在打麻将,唉,烦死了,怎么办呢

教师讲故事《奇怪的响声》,启发学生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最后总结: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生活才能幸福,精神才能愉快,愿大家做一个热心的人,愿意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