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模板(精选5篇)

文思都 人气:2.8W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模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模板(精选5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1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国学任务。

说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儿、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回答),是呀,大地象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老师指着他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气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

读读:

朗读在低年级更显重要,为此我设计以下不同形式的读

(一)、尝试性的朗读。

要求读正确、流利,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二)、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来参加?为什么?学生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三)、分角色读。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三、四句。

(四)、全班练习有感情朗读。

画画:

动手画,感知小画家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有画画技巧的同学必将兴致勃勃,他们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画的同学让他们完;成课后作业,连一连、读一读,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画或连线重!温了课文内容。

想想: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在课的总结阶段,启发学生思考:(1)雪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童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2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实验教科书(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冬天》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这样的课文形象、直观、感情色彩强,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地吸引孩子。

本课我安排两课时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本课是第一课时。依据新课程标准,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知识目标:识字15个,学习感叹句,比喻句,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雪”是南方孩子难以见到的,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布置黑板(黑板上贴满了雪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下雪的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先我布置学生观察小鸡、小猫、小狗、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这样也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本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可强的儿童趣味,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为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看看、读读、画画、想想。看看是导入,读读是主要部分,画画是巩固,想想是延伸。

看看:

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和收集到的图片回答)。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上台自我介绍“我是……”教师指着它们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么说,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读读: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知。对于低年级的课,我基本上都是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我设计了以下不同形式的读:

(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比如:用拼音,问同桌,听别人读,查认字表,甚至可以猜一猜等)

通过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掌握生字的读音,初步认识字形,使识字与感知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分工合作,渗透合作精神。

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三、四句。

(三)教师用问题引读。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谁?

它们是谁?怎么画画?

谁没有来参加?为什么?

(四)质疑

在《语文标准》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阅读也不例外。学生在阅读《雪地里的小画家》时,肯定会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如:为什么它们不用颜料不用笔?问题提出来后,大家一起解决。

(五)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阅读目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说出他自己的想法后,师再给予学生建议和指导。这也是我为什么将录音机朗读这一程序安排在学生自己分析完作品的情感以后的原因。我想很多人都会将录音机朗读放在前面,我个人认为,假如先听录音机范读或者教师范读,这就好像给了学生一个局限,一个框架。也就减少让学生自己用心去体验的机会。

(六)录音机朗读,学生对其进行评价。

(七)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八)试着背诵课文,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

这一部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样才能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画画:

1、学生自己动手画,感知“小画家”作品。

儿童好奇,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有画画技巧的同学必将兴致勃勃,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会画画的同学让他们连一连,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通过画画或连线重温课文内容。

2、教师用简笔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再画上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图案,请学生观察,了解脚印与图案相似之处,连线理解为什么称小动物为小画家,帮助理解比喻句,理解课文。

想想: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在课文的总结阶段,可启发学生思考:

(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出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不能参加,为什么?发散学生思维,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童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3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以韵文的形式,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语言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年级上册少有的美文,字时行间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要达到三个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2个,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爪(蹄)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其中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我围绕初读感知、识字写字、精读感悟、拓展延伸几个环节展开教学。接下来我从四方面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计情境,引导学生开课读文,初读感知

上课后谈话,很快引出第一句话,借助图画,加上生动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情境,接着把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4个动物图贴到图画上,图文结合,较自然地领着孩子通读课文,对全文有了整体感知。

二、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地识字、写字

《课程标准》关于低年级阅读教学首先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识字写字的第一条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材提倡多认少写,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同时结合教学两个偏旁,对“睡、蛙”进行点拨指导,这样教师的指导就更有针对性,对于写字我重在引导学生会观察、比较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巩固识字的最好方法是重复。因此,我力求让生字多与学生见面。采用了圈画生字、拼读生字、开火车读字、游戏“看谁反应快”,“雪花飘飘”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尽快识记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三、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华东师大的杨再隋教授说:“老师讲的再多,难道还比课文本身更生动,更形象吗?……不如老老实实地指导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年级儿童善于模仿,因此我放弃朗读技巧的指导,我采用老师范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采用“生活经验的迁移”指导朗读第一句。在读部分句子时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采用“你问我答”、“对山歌”等多种形式的变式训练,让朗读更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

我把挂图中的动物和相应的脚印制作成活动的卡片,主学生动手贴一贴,这样改造挂图,变静为动,拉近了图与文的距离。在学生动一动,读一读的活动中轻松理解内容。

四、拓展延伸,大胆尝试

在课末,我和学生模仿《雪地里的小画家》集体创作一首同题诗: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鸟画竹叶,小猫画梅花,小鹅画枫叶,小牛画月牙……

我想课文不过是个例子,我们应该用好教材,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里学得大胆,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4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它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介绍几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知识。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极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素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是本课的重点。

2、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差,因此了解四种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竹叶、梅花等实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此外我将准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

由于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诵读体验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观察对比,知识的迁移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观察、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看、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体会学习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孩子的兴趣点燃了。所以,我设计了游戏导入的环节:在扑有粉笔灰的黑板上做手印板画游戏,引出“小画家”,再播放课件进一步引出银装素裹的雪世界,然后言语激发兴趣:在这美丽世界里,谁来啦?他们是怎样把这世界打扮得生机勃勃的?如此激趣导入新课,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层层递进,初读识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b.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记?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

3、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2)开火车读。(3)齐读生字。(4)男女生比赛读。

(三)、品析课文,指导朗读

1、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比较差,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播放课件,创设情景,以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进文本,让学生自然流露出高兴、激动的心情,跟随雪地里的小朋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并引导学生从“啦”字和感叹号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2、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播放课件,(听叫声,猜动物),引出小画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指导学生高兴地朗读第2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一群”的意思。

3、由于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又少,我就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脚印,并与实物进行对比,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能直观地发现四种动物脚的形状各不相同,而且知道动物的脚印与实物非常相似,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我还补充问:他们的脚印还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再引导学生用赞赏、夸奖的语气读第3句话(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4、课中轻松活动(听歌曲,律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5、同学们平时画画要用什么工具?而小画家呢?学生通过对比就能读出轻松、得意的语气。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我还补充问:他们都是用脚画画,可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呢?(表演读、指名读第4句)

6、过渡语导入第5句话,引导学生从“为什么”和问号体会奇怪的、疑问的语气。(这堂课两处这样安排都是为了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标点培养语感,同时指导了学生正确使用标点。)

7、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轻且慢地读第6句话。合作读,表演读5、6句。(渗透青蛙冬眠的知识)

(四)、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做找脚印的游戏,即补充了板书,又完成了课后的练习。

2、为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还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会画什么呢?还有谁也没参加?(学生分小组讨论,仿照课文编儿歌,同学们可选一项或几项来说,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学生在学习第3句话时已经进行了知识迁移的练习,因此学生能编得比较丰富有趣。这一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又将学习延伸到文本以外,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编动作读全文。

(五)、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1、查找资料: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生动有趣,抓、住重点,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17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小狗脚印贴图脚印贴图小鸭小马脚印贴图脚印贴图青蛙(图)——冬眠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5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本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九单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与提高的作用。本文既是一篇课文,也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一册教材中不可多见的美文,这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形式,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事,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教学目的:

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和青蛙冬眠的特性。

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教学重、难点:

知道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它们都画了什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二、说教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上课后,先出示一幅“雪地背景图”,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把学生带进情境,接着把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4个动物展示在背景图上。

通过变文为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2、出示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根据低年级的特点,用图示表示。看图、划句子、读文、思考问题、朗读背诵。

3、抓住图与文的联系,理解课文重点。

在讲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可利用反复看图的方法。

4、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

首先我采用“生活经验的迁移”来指导朗读第一句,在指导读第三句时,我采用的是“体态语言暗示”的方法来进行抑扬顿挫的训练。此外,我还采用了“教师情感的传递”这一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指导朗读最后一句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5、在课中做“对号入座”的游戏,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创造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小动物们还能在什么地方画出图画呢?

7、生字复习打破传统方式,不是把复习生字词和讲解课文割裂开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地自然地指导他们复习巩固。

8、板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

三、说学法:

采用“看图——读文——思考问题——划句子——朗读背诵”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朗读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