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文思都 人气:3.08W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我今天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玲玲的画》。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从而反映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

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我为你骄傲》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四册第六组教材。这是一篇叙事性的外国文学作品。紧扣本单元“优秀的品质”这一主题,课文记述了一个男孩不小心打破了邻家老奶奶家的玻璃窗。一开始,因为害怕,他逃跑了。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心理斗争,他终于主动地承认了错误,并作了一定的赔偿,他的举动最终得到了老奶奶的原谅,老奶奶为他骄傲。课文表达了小男孩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和老奶奶宽容博大的广阔胸怀,是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的优秀作品。本文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主要线索,学习时可紧紧抓住一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本文的语言于平朴中流露真情,尤其是几个比喻句写得形象生动,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品味,习得课文优美的语言表达。

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得到一种美好情操的熏陶。

难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课文几个比喻句的妙处。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获得一种美好情操的熏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理解积累文中几个生动的比喻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读能力,课文的内容又颇具现实感和生活味,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这样的分析,我预设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滑、玻”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主研读和交流讨论中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积累文中几个生动的比喻句。

3、体会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懂得知错就改不算错的做人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板块的教学。

一、课题质疑,产生一种期待。

上课伊时,我板书:骄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在什么情况下,自己感到过骄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了对“骄傲”的体验。然后,我将课题补充完整:我为你骄傲。请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预计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主要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我”是谁?“你”又是谁?为什么“我”为“你”而骄傲?我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骄傲”一词的体验理解入手,注重学生原有的起点和基础。而围绕课题,让学生提问,则巧妙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这种根据课题猜想文本主要内容,是面对庞杂信息的现代人很重要的阅读品质。此环节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探大意,感知一个故事。

记得有位教学专家说:阅读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此环节,我设计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书。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第二次,请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对文中难读的一些字词进行正音和强化。将初读反馈和字音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而且利于更好地了解学情,并且立足具体的学情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我们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初读以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这种将厚书读薄的能力必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研读文本,感悟心理变化。

这里我主要抓住主人公心理变化这条线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

(一)再读文本,找出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

初读后,我请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划下来。然后请找到的学生自由在黑板上板书,于是黑板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些词语:开心、有趣、害怕、担心、不自在、轻松。

(二)重点研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找出全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以后,我请学生选择其中自己觉得最有感触的词语,找到文中相关的语句,读出自己的体会。

这里,我又将这些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进行归纳和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开展以下的组织引领。

1、抓比喻句,感受开心、有趣。

事情的发生缘于当时我们扔石头的游戏:“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连续的两个比喻,石头像子弹,像流星。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读这个比喻句,引导学生说说自

己从比喻句中,读出了什么。有的说,石头弹出来很急。有的说用力很猛的,速度很快。也有的说这石头掉下来多么快呀。我让他们尝试着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当时游戏的那种激烈和刺激,由此那种开心、有趣的心情就不难体会了。

2、想象拓展,体会害怕、担心、不自在。

对于害怕的心情,课文之前也有这样一个比喻句:“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跑了。”兔子是一种胆小而奔跑速度很快的动物,我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我”会像兔子一样飞快逃走,一切都是因为“我”的害怕,害怕被老奶奶责备,害怕承担赔偿的责任。我引导学生读出这种飞快逃跑时的那种害怕,那种晚上反复回想的担心。而老奶奶还是像往常那样“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明明奶奶的表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她并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她还是那么友善、和蔼,“我”为什么反而觉得“不自在”呢?这里,我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想象一下“我”还可能有哪些“不自在”的具体表现。有学生说:看到老奶奶了,“我”直躲。有学生说:老奶奶来了,“我”将头埋得很低很低,不愿意看她的眼睛。也有学生可能说:老奶奶走过来了,“我”恨不得立刻挖个地洞钻下去……所有的想象都是为了更好地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体会“我”的惭愧、懊悔、难受,备受良心谴责的煎熬和痛苦,赋予“不自在”一词深广而丰富的涵义。

3、抓空白点,体悟“我”的轻松。

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斗争,“我”终于不再自责,不再逃避,而是主动地选择一种积极的方式面对。“我”攒钱赔偿,写便条说明事情经过,向老奶奶进行称诚心诚意的道歉。关于便条的内容,文本并没有具体地展开,其实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将文本语言转换为真正可以运用的生活语言的一处空白点。此处的`语言转换练习,我分以下三步走。

(1)说,明确便条应具备的内容。

根据文本的信息;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让学生说说在这样一张便条上,应该要有怎样的一些内容,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明确了便条的基本内容;称呼、事情的经过、道歉的话语。

(2)读,概括事情的经过。

便条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这件事情的经过,这就必须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提炼和概括,因为便条必须简洁。我引导学生再次读本文的第1——2段,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事情的经过。

(3)写,尝试完成便条。

明确了便条的内容要点和事情经过,我引导学生进行书面的写便条练习。学生写得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让他们亲历一个语言转换的实践操练,毕竟语言的真正习得和积累还必须依靠书面语言的表达实践。在自己的尝试书面表达中,在同学间的交流展示中,学生自然已经对便条这一生活中运用极广的语言形式有个一个初步的认识。经过这样一次尝试,学生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开始运用便条,那么语文的学习就真正的学生的生活融为了一体。

写了便条,我和学生情景对话:“为什么原来害怕担心的你顿时会感到一阵轻松呢?”经过了写便条的铺垫,再进行这样的情景对话,学生自然能够轻松地和主人公达成一种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真切地体悟到他的轻松,他内心深处的释然。

四、拓展结局,获得思想的提升。

当“我”向老奶奶承认错误后,出乎意料的是,老奶奶宽容了“我”,她给了“我”一袋饼干,还写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我让学生说说,“我”做错了是事,为什么老奶奶还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让学生想象,当“我”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会怎么想,会怎么表现呢?让学生进行生活的延伸:平时,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要是你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交流讨论,真正将语文学习的平台拓展到了课外,让语文与生活链结,让语文提升思想,让语文指导行动。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

《语文园地三》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练习课。本园地共包括我的发现、读读认认、我会填、我会读、口语交际、展示台、宽带网七个内容。

二、学习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认知学习情况,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把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以及我的发现中词语的内在联系作为本园地学习的重点,把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作为本园地学习的难点。

三、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对低年级学习目标的要求,学材内容的分析和学生学习认知的情况,我来陈述一下本园地的学习目标的制定:

1、通过自读、互读等多种形式认读,发现每组词语的内在联系,说出每组两个词语的形式及意思的不同。

2、借助拼音,读准“读读认认”中生字的音,通过不同形式的认读,认清字形,在比较反义词的过程中,了解字义,并进行口头组词或说句子。知道运用反义词来认识生字,积累反义词。

3、回忆学过的课文,根据课文的学习,想想词语的意思,选择与之搭配的恰当的词语写下来,并积累这些短语。

4、借助拼音,读准古诗的字音,借助插图或录像,感受草原美景,再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5、通过观察家乡风景,查阅家乡文化,物产等资料,把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通过画画,拍照,写话等形式记录下来,积极参与“夸家乡”口语交际活动,向同伴介绍家乡时,做到句子完整,意思清楚明白,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

6、借助口语交际和写话,把自己收集到的家乡资料展示出来,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在展示和游戏中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美。

7、通过查阅地图,上网收集,了解我国各省市和不同民族,和同伴交流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服饰,生活习惯或各省市的地理位置。

四、评价方案:

针对以上制定的学习目标,我采用如下的评价方案:

1、针对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指名读、同桌互查的、拓展练习的形式来评估,95%的学生能说出每组两个词语的意思不同。

2、针对学习目标2,通过反复读词,说说词语在词义上的联系,在交流、练习中,倾听观察评估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90%的学生能认读、填写反义词、说反义词。

3、针对学习目标3,通过不同形式练习,在读、说、练写中,观察了解评估学生对短语的掌握情况。90%的学生达到会正确填写补充短语。

4、针对学习目标4,通过自读、齐读、分句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来评估,93%的学生做到把诗歌读出节奏,读得流利有感情。

5、针对学习目标5,通过课堂观察、小组交流、在班上说的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90%的学生会把话说完整,句子说通顺,使听的人听明白。

6、针对学习目标,6,通过课堂观察、小组交流、指名在班上说的形式来评估,90%的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会积累展示自己课外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

7、针对学习目标7,通过课堂观察、小组交流、指名在班上说的形式来评估。90%的学生初步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导学法:

有了明确的目标,再配以适当的教法、学法,定能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插上翅膀。本园地我运用的导学法有引导法创设情境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交流法

六、课前准备准备:

这节课的课前准备有: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学生准备口语交际时用的收集到的风景名胜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3、中国地图。

七、教学过程:

在本园地的七个练习内容中,今天我主要来说一说口语交际的设计训练:

(一)了解家乡。(课前准备)

课前在家人的帮助下,搜集有关家乡的历史、名胜、风景、特产等方面资料。资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或照片。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参观游览、可以调查访问。积累对家乡更多的感性知识。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去搜集信息,进行整理,可以把特产带到课堂上让大家进行品尝。

要夸家乡,不仅要对家乡有感性的认识,还要对家乡有更多深层的了解。在上课前,布置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搜集有关家乡的历史、名胜、风景、特产等方面资料。资料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或照片。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参观游览、可以调查访问。使学生积累对家乡更多的感性知识。

(二)激趣导入。

1、播放《谁不说咱家乡好》的磁带音乐,并出示歌词,学生欣赏。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绿油油的果树满山岗,望不尽的麦浪闪金光,丰收的歌声响四方,幸福的歌声千年万年长。

2、谁愿意来说一说,这首歌是怎样夸家乡的?

3、是啊!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呀!热爱家乡的心情是一样的,可大家热爱的家乡却是各不相同的。课前,我们已经走进了美丽的家乡,了解家乡的风光、家乡的变化、家乡的物产。今天咱们要开个小小的联欢会,主题就是《夸夸我的家乡》。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吧!

音乐也是信息社会中信息呈现方式之一,这样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内容上也切入主题。可谓一举两得。

(三)示范引路,搭建说话平台

1、展示资料夸家乡。

分组交流整理收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说特产以示范引路。

大家交流得很热烈,我们知道新郑大枣美名扬。我特别喜欢吃大枣,我们先来把新郑的大枣介绍一下吧!说说它是什么样?怎么吃?什么味道?

3、指名说,示范介绍。

4、听了你的介绍,老师真想吃啊!我们新郑不但大枣闻名。具茨山,郑风苑,轩辕故里等风景名胜,还有龙湖的樱桃等特产也很出名。你想向大家介绍什么呢?

教师以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本次交际活动可以从说特产入手,也为学生归纳整理自己收集的资料提供了参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一种很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了双方的交际行为,从原来零碎的语言到能有序、连贯的述说,无不体现着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优秀学生介绍家乡特产的示范解说,为下面要进行的人人参与夸家乡做到了很好的引路。在不知不觉当中化解了学生交流学习的难点。

(四)小组活动,充分交流。

1、分组相互介绍。(一人发言后,其他同学可自由补充)

2、小组派一位代表在班上交流介绍。

教师适时提些问题,如:具茨山,轩辕故里,郑风苑在新郑的什么位置?有些什么景点?美在哪?等随机指导学生怎样把事物说具体,怎样说更吸引人。

分小组交流给了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成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两个主体,他们的直接对话,坦诚交流,比起[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 ]教师的评价来,更容易接受。从而使学生的介绍通过补充和评价逐渐达到完善,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悄然中进行了语言训练,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五)动笔写作夸家乡。

1、刚才,我听了你们的介绍非常的感动,为你们的博学多识,也为你们对家乡的热爱。下面请拿出你们的纸和笔,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听到的、看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的画或照片配上一段文字,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达你眼中的家乡。

2、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夸家乡。

3、 把写好的话,画好的画与你的伙伴交流分享。

“动笔夸家乡”以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夸家乡的过程中又一次经历了情感的历程。“与伙伴交流分享”让学生学会了欣赏,感受自己与别人成功的喜悦。

(六)升华情感,课外延伸。

同学们,我提议大家在课余时间用各种方法去收集有关家乡的历史、名胜、风景、特产等方面资料,更全面的去了解家乡。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这节课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极大的丰富了信息量,并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信息进课堂,又带着信息出课堂。落实目标5。

(七)本园地学习的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解读,制定了明确具体可行性强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及儿童的认知水平,老师创设情境,借助图画,儿歌,对对子游戏等,让学生通过观察,练读,展示交流等,在轻松,民主,尊重,平等的交流中,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的快乐学习成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生命活力的展现天地。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选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课文主要讲了王宁在班级补选劳动委员时,大胆而自信的选择了自己,说明了人要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恰当的方式表现自己,乐于为他人服务

《我选我》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自学

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自主读书,自读感悟,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提示语,结合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心理,从而读好课文为了体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这节课我准备了课件、卡片,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效的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打算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在识字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写字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整合资源,努力提高效率在学习课文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思考和小组合作中学习课文,落实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首先是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开始我先进行自我介绍,和学生之间进行第一次交流,然后通过游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复习写字姿势,目的是为了后面的写字环节打下基础,最后利用学生的高兴情绪引出今天课文中的主人公王宁的高兴,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接下来的环节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记生字,标出自然段,并小组检查读书情况

学生初读完课文之后,鼓励他们自主识字,接下来以识字闯关的游戏来检查孩子们的识字情况(展示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生动的动画和刺激的游戏,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反复出现的生字,不断刺激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在牢记生字的同时也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下一个环节是读文悟情学生在先前已经有了识字基础,这时请数名同学分段阅读这是学生的第二次阅读,此次阅读的目的一是在阅读中巩固识字,二是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读流利这里也体现出了阅读的层次性对其他孩子也要提出相应的任务,一是要求他们认真听,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二是边听边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这时我将使用课件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加以提示等学生读完以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会在巡视中帮助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找答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板书回答第一个问题:王宁,有勇气,自信回答第二个问题:为别人服务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接下来是书写生字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我在本课时选择了“员”、“青”、“宁”、“室”指导书写,一是因为这是要求会写的字,认完接着书写能加深印象,从而起到巩固识字的效果二是这四个字具有相同的结构,能够进行比较书写,重点指导“室、宁、青”的书写,“室、宁”这两个字,我通过让学生看书写笔顺的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字的各个笔画间的间距写匀称,防治拉长“青”这个字,我是在黑板上进行范写,注重指导下面的“月”字第一笔为竖“员”这个字,我让学生自己观察,书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最后,我提出下节课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再次预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6、我选我

有勇气自信

王宁

为人服务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 :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我采用学生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井底 ),小鸟落在( 井沿 )。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称赞》是一遍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相互肯定带来的愉快感受,小獾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小刺猬说;“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生活上,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与肯定,那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何尝不希望得到老师同学之间的称赞呢,在他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给他称赞给他肯定,也会增强他的自信心,争对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制约的特点,他们还缺少去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也不会懂得怎样才能真诚的去赞美、称赞别人,所以,通过这篇课文,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体会称赞带来的神奇效果与学会真诚的去称赞别人

二、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会认10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称赞带来的愉快

感受,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

2、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3分钟)

首先,我会随机表扬(你们坐得真端正),在此基础上我在以提问的方式,你们听了老师的称赞是什么感受呢?导入课题,(板书;称赞)看到这个题目 你们想问点什么呢?

1、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在这里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将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先认识“刺猬”“小獾”把他们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首先,我会出示课件,明确具体要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去识字,结合课文初步了解生字的大意。

三、游戏识字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利用卡片生字随机抽取认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赛读等形式进行认读,这样既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也能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另外,我在出示课件的形式来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

四、 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所以,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读,听录音范读,自读,分角色读,读中初步体会,初步感悟。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教学目的:

1、在猜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什么是成长,而由照片讲述的成长中的故事,又会引发他们不少的感触和联想。

2、在讲的过程中,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在猜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什么是成长,在讲的过程中,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品质。

课前准备:小时候的照片。

一、导入。

小朋友们,生活总是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有阳光和雨露,有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我们的相册就记录着我们的故事,一张照片就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每当有客人来我们家时,我们一定乐意拿出自己的相册,让他看看照片,给他讲讲故事,一起分享快乐,对吗?

二、猜猜他是谁?

1、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猜猜他是谁?”

2、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都是咱们班上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老师随意抽一张,先用你们的火眼金睛猜猜他是谁?猜到以后,我们就请他们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照片上的自己几岁?照片中藏着一个怎样有意思的故事,好不好?听老师提要求:在说的时候声音洪亮,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讲讲你的故事。

1、教师随意抽取照片:同学们,你们瞧,照片上的小朋友笑得多开心哪!猜猜看,他是谁?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2、同学们上台说自己的照片。

3、学生点评他们说得怎么样。

4、学生分小组互说,组内评出好的来展示。

四、把故事写下来。

1、原来你们每一张照片背后都藏着一个那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快快把自己照片背后的故事写下来吧!让我们都来分享你的快乐!(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2、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指导。

3、优秀作品展示。

《猜猜他是谁》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教版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语文生活《猜猜他是谁》,这一单元的课文都围绕“生长、成长”的话题,本题也是如此。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体会到什么是成长,而由照片讲述的成长中的故事,又会引发他们不少的感触和联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在猜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什么是成长,在讲的过程中,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品质。

课前准备:(1)既然题目是“猜猜”他是谁,那么在选择照片时,不要选择让别人一看很容易辨认的照片,否则会降低活动的趣味性。(2)选择的背后应该记录着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发言者有的说。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抽照片猜一猜”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师在交上来的照片里任意抽取,抽到谁,谁先说。在抽取的过程中,我有意将平时口语表达较好的学生照片抽出,让他先说,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说一说照片上的自己几岁?照片中藏着一个怎样有意思的故事。要求学生声音宏亮,表现大方,语言有一定的条理,对于表述的事情,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即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写作的要求不能过高,能将自己口述的内容比较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就可以了。由于能力有限,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