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导学案示例

文思都 人气:3.25W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导学案示例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导学案示例

一.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倩qin影:美丽的身影。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旷kung世:当代没有能相比的。

亵xi渎d’:轻慢,不尊重。

焚琴煮鹤:比喻糟蹋艺术,做煞风景的事。

浮想联翩pin:很多想象或感情接连不断的涌出。

大喜过望:指结果超过了自己期望的,因此特别高兴。

后生可畏:指年轻人是新生力量,很有可能超过前人,因而值得敬畏。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沈致远是江苏溧阳人,1929年11月出生,六岁时就读于济南城东中学,初中就读于溧阳同济中学及县立中学,高中就读于上海,1948年5月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开除,1949年在溧阳参加工作。1956年沈致远以调干身份考入浙江大学,1959年被选拔提前毕业,留校任教。1980年沈致远由中国科学院派赴美国,在纽约理工大学任访问科学家。1983年起在许多美国著名的大工 业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及研究科学家等职务,从事微波电子学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1984年至1989年曾受聘为桥港工程学院兼职教授。1990年受聘于杜邦公司中心研究院,先后担任研究员、院士等职务。现任资深院士,负责高温超导体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沈致远在国际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四十多篇学术论文。主要专业著作有:1979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微波技术》,为国内高等学校有关科系长期用作教材;1993年由美国出版的《高温超导微波电路》是该领域唯一的专著,并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中国清华大学等校选作博士研究生教材。

沈致远在微波技术、微波应用及高温超导应用等领域中有多项发明,现握有十项美国专利。近年来他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1998年应邀在《文汇报》副刊《笔会》上开辟了《天趣园》专栏,专门发表他的科学散文及科学随笔

沈致远时常说:自己上小学时的学习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我们住的是50人左右上下铺的大房间,吃的很少见荤。冬天如果没有太阳,毛笔就冻上不能写字了。但是同学们学习仍很专心,很认真,都深感学习不易,也有很强烈的将来能够“报国”的责任感。而那时的老师大都是城市中很有水平的人。总的看来自己在工作中作出了一点成绩,主要是年轻时受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经历的艰苦环境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再是学习和生活中老师的引导和严格要求及管理,没有这些是谈不上成就的。比较起来,现在的条件是好多了,我还在工作岗位上担负着较重的任务,我会一方面把工作搞好,一方面把年轻的同志培养好,使他们的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希望他们超过我,作出更大的贡献。

2、相关知识: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誉满全球,同时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我们根据瓦萨利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年,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至27岁的时候。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勾起了芬奇对生母阿尔别拉的回忆。有一次,大师深情地向少妇倾诉了自己的身世,似乎从丽莎的身影中看到生母的形象,当讲到母亲在24岁就死去时,他的声里充满怜悯和悲痛,丽莎说:“我也是24岁,我使你想起了她。”丽莎成了阿尔别拉的神秘化身。因此,大师在画丽莎时,是用真诚而纯洁的情感去描绘的,他用对母亲和情人的双重情感来尽情描绘此人的肖像。不仅如此,他还把她作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作为人类世界的欢乐和光明来描绘,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体验,用画笔传达给所有的人。文艺复兴的到来使神从神坛上走下来,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为这一新时代的标志而载入史册。

“蒙娜丽莎”那神奇而专注的目光,那柔润而微红的面颊,那由内心牵动着的双唇,那含蓄、模棱两可的微笑,总让人琢磨不透……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 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