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教案设计及反思

文思都 人气:3.28W

《信客》教案设计及反思

《信客》教案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信客》是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出自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秋雨散文》。本文讲的是民国时,住在上海郊区的“信客”帮助住在市区的人送信时发生的故事。文中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当了第二代信客。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受到人们的敬重。全文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诘问、焦灼、伎俩、颠沛”等词语;感知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佳句,学习用质朴、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诚信无私、宽容待人、无私奉献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教学难点:品味佳句,体会作者质朴、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学情分析: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比较厚重,要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确有难度。但文中“信客”这一特殊职业的人生经历对充满好奇的少男少女们来说,无疑是新奇有趣的。另外,文章语言质朴典雅,清词丽句随处可见,给学生以美感。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优势。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识记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阅读课文,疏通文章脉络。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训练:选取典型事例,谈谈让你感动的一个人。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语:现在总听到有人抱怨社会的人心不古,常看到钢筋水泥构筑的虚伪与冷漠。当我们害怕伤害而收藏起真心的时候,你是否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默默奉献、把真诚和信任给予他人的人,如全国劳模李素丽,如非典时期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今天,我们又将从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中看到这样一位平凡但却可敬的人。(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检查预习。

(1)交流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2)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唏嘘(xī xū) 嫉妒(jí) 昏厥(jué)文绉绉(zhōu) 伎俩(jì liǎng) 诘问(jié)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颠沛:贫困,受挫折。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书)追问、责问。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阅历信客凄美的人生,并从文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来填充信客档案。

姓 名

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

工作内容

最高兴的事

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

座 右 铭

2、教师针对板书小结。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或片断,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做简要的赏析。

2、交流对精彩语句或片断的赏析,教师总结作者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

五、拓展延伸,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信客”。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像信客这样诚信无私、默默奉献的人,把他的事迹介绍给大家。

六、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括,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八、板书设计

11、 信客

余秋雨

《信客》公开课学案12

《信客》学案

教者:韩丽 上课时间:2014-11-3 上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本文的语言。

2、归纳人物的品格。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发、自主探究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背景介绍。

三、作者简介。

四、走进《信客》读信客。

1、概括你对“信客”这一职业的初步印象:

2、默读课文: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

(1)、

(2)、

(3)、

3、信客档案。

姓名:

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

工作内容:

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

4、探究质疑:事件——品质。

事件

品质

五、走出《信客》悟信客。

1、信客死后为什么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2、从信客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六、文本延伸,秉承美德。

社会总体也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与怀念,信客死后人们纷纷赶来吊唁,你若在其中,想对信客说些什么呢?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信客》公开课教案19

《信客》

教者:韩丽 上课时间:2014-11-3 上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本文的语言。

2、归纳人物的品格。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发、自主探究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背景介绍。

三、作者简介。

四、走进《信客》读信客。

1、概括你对“信客”这一职业的初步印象。

2、默读课文: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

3、信客档案。

4、探究质疑:事件——品质。

五、走出《信客》悟信客。

从信客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六、文本延伸,秉承美德。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信客

城 乡

工作劳苦

生活贫苦

心灵痛苦

《信客》评课稿

《信客》评课稿(李慧老师主讲)

翁飞雪

听了李慧老师的一堂《信客》,获益匪浅,在此做一个简要分析。

李慧老师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方式从她的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一、课前备课准备充分,资料齐备。

在导入新课中,她由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引人,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很充分,并积极发了言。还引用了许慎的《说文解字》:“信从人从音会意,诚也。”可以说为了这个新课导入,李慧老师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准备,这充分说明了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

二、课堂教学包容内容广泛。

李慧老师在引导学生概括信客的职业要求、主要事件和性格特点之后,还联系信客形象,谈了《论语》心得,让学生对这个关键字“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把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在介绍完作者作品后要求学生读课文,教师再指正,然后学生再读。其实散文的教学不能一味分析内容,要学生在朗读中慢慢地体会语感,从而达到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

四、由问题串结课文内容。

针对全文李慧老师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概括信客的职业要求(上岗资质),用四字短语第一、第二件事,信客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的原因,然后一一给学生讲解,答案归纳得结构很工整,这样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五、拓展紧扣文题。

文章内容讲解完后,引出于丹说《论语》,并让学生联系“信客”形象选择一条谈心得。“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个人认为不足方面:整节课所传递的信息过多。一节语文课需要学生掌握多少内容是由老师把握的,李慧老师给学生的内容很多,其实讲得多而学生接受得得少。

总而言之,可以说李慧老师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很从容。

《信客》教学设计18

教学目标:

1、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电信业迅速发展,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方便。但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信客沉重的脚步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章《信客》来体会一下他们苦涩的人生。

二、简介作者:(把书翻到82页,告诉老师,作者是谁?)

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余秋雨。(投影出示)

三、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

唏嘘xīxū嫉妒jí晦气huì噩耗è猝然cù诺诺nu 呵斥hē诘问jié文绉绉焦灼zhuó伎俩jì吊唁yàn 跋涉bá shè颠沛pèi

2、我们对信客这种职业还很陌生,那就先来认识一下这种职业,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明确: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幻灯片出示)]

3、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苦)

4、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

(1)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最困苦的旅行者。

(2)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

(3)总结: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5、年轻信客他自己评价信客这份工作的?

明确:"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6、分析"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1)为什么说越来越凶险了?

(2)以前是怎样撑持的?

(3)为什么撑持不了了?

7、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信客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明确: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四、合作探究: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五、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信客之墓志铭: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六、教学小结: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但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赞扬的。

七、布置作业: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通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简要说出它的美感。

作业设计:完成《百分导学》

教学反思

信客一文,是余秋雨文化散文系列的一篇。但是在教学时如何安排就犯了难。如何把握文章的深度就是我必须注意的问题。实际上,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设计——信客的核心品质是当代社会所缺失的精神品质。围绕这一点,我让学生去感受信客的信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品质。

《信客》教案17

《信客》教学设计

彭爱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能力目标: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

【教学难点】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 讲述故事,导入课题

同学们,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胡雪岩。他幼年时家境贫寒,是个可怜的放牛娃。有一次,胡雪岩在一个亭子里捡到一个包裹,四周没一个人,他打开一看,是白花花的银子!对一个穷孩子来说,这真是天赐良机。但是,胡雪岩并没有财迷心窍,而是一直坐在亭子里静静地等着主人回来取。失主很是感谢这个孩子,愿意带他到自己的杂粮铺里工作。后来,他努力学习,终于得到了在阜康钱庄工作的机会。他勤勤恳恳,诚实守信,得到了同事的认可、老板的赏识。老板没有子女继承家业,最后居然把自己的钱庄整个赠送给了胡雪岩。有了这个基础,后来他成为了大清首富。

同学们,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们的问题也来了,请大家告诉我:是哪种优秀的品质成就了胡雪岩?诚实守信、坚持学习……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有同样优秀品质的人,他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生活得并非舒适悠闲,但它们的内心却是那么地踏实。请同学们打开第十课——《信客》。

二、初读文章,理清脉络

文章是分四个小标题来写的,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抓住全文脉络,简述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独学,锤炼语言——小组交流,完善意见——展示,检验结果)

做信客的缘起————做信客的艰难————被诬陷后放弃做信客—————转行从教,无私奉献

(从业缘由) (信客生涯) (无端遭遇陷害,放弃信客生涯) (转行从教,适得其所)

三、探究文本,感受信客生涯

1、信客从事这份职业的缘起是什么?本文重点是写年轻信客,为什么不简单地直接告诉年轻信客为何接替了老信客的工作,而是花了大量笔墨写老信客?

2、信客的生活和工作到底怎样?请从文中找到具体的描述或者依据,做好旁批。

生活清苦 工作劳苦 内心痛苦

3、在反映信客这一特殊职业者的生活和工作时,重点描写了那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话准确概述。

(一)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急病死了,信客不仅要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通报噩耗,还要安慰家属、甚至遭受怀疑、呵斥和憎恨……

(二)替人送信,还要遭受质问、诬陷、无辜被打,还要被送巡捕房……

5、面对这样的事情,信客是怎样对待的?(从文中找出准确的词语、依据:忍气吞声、低眉顺眼、连声诺诺,替同乡保密 )

四、再现场景,体会情感:

老师现在想和同学们再次真切地体会信客的苦涩心理,让我们再现当时的场景,体会信客的工作、生活和内心那份苦涩的感受。

【活动设计】(根据文章内容选取一个小片段,自己编写人物对话并在小组内排练并在班内展示,注意把握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神态、)

1、至此,同学们你从信客身上看到了怎样优秀的品质?

诚信 责任 坚持 善良 大度 勤恳

2、这样优秀的品质,最后给了信客怎样的生活?(请准确概述)

五、发散思维 , 启迪人生

同学们,信客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发散你的思维,写下你想说的话,可以结合老师开始讲的故事来谈——提炼生活哲理,启迪自我人生)

班级展示:好的思想,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吧。(点同学起立读自己的格言、哲理句子)

结束语:是的,我们学校对大家的品质培养目标是和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我们要培养大家的核心品质就是仁爱、责任、诚实、大度、希望大家在生活、学习的细节中好好养成,相信,这些品质一定会帮助你成就美好、精彩的人生!

六、写作训练:

为信客写一段颁奖词(新的经历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让我们为他写一段颁奖词以表达对他崇高的敬意)

范例:黄旭华(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 【简历】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获奖名片】誓言无声 【颁奖词】风烛残年,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

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信客》教学操作卡

恒安一中三卡教学模式操作卡

年级:八年级 班级: 班 科目:语文 主备教师:柳宁 协作教师:全体教师

10. 《信 客》

导学卡

一、 学习目标:

1、 把握文章脉络,具体感知内容。

2、 感悟作者为信客树碑立传的原因。

3、 品味“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

二、 学习任务:

(一)资料链接:

余秋雨: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使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及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信客:“信”是由“人”和“言”组成,人言为信。信的原本意思是言语真实,后发展为讲信用,在后来发展为信物,送信的人。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送信人,被称为信差,信使,信客。这一职业到20世纪初还没有消失。作者的故乡余姚离上海很近,很多人到上海谋生,因此,信客在这一地区还是很活跃。

(二)预习检测:

(1)给下了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唏嘘( )( ) 诘问 ( ) 伎俩( )( ) 嫉妒( )

huì( )气 噩耗( ) 猝然( ) bá( )涉 颠pèi( )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

A 克扣 接济 噩耗 低媚顺眼( )

B 唏嘘 希罕 呵斥 风尘苦旅( )

C 诘问 伎俩 颠沛 穷愁了倒( )

D 焦灼 吊唁 鸡零狗粹 长途跋涉( )

(三)整体感知

带问题自读课文

1、 文中写了几个信客?重点写哪个信客?年轻的信客开始的时候是否愿意做信客?为什么后来又答应了,那么,他有没有坚持一生呢?

2、 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四)重点研读

1、文中主要写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个故事又体现信客怎样的为人呢?

2、由信客的苦感知信客的德:(1)、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既要散发和接受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他们是

(2)、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他的家破烂灰黯,一无所有。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门是

(3)、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可他们忍辱负重,默默承受。他们是

3在信客的这么多的故事中,哪个最让你感动呢?并说说原因。

(五)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老信客?

2、年轻信客为什么死后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3、作者为什么给信客立传?

(六)独特感悟

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少同学有这样的疑惑,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文章作了很多描写),自己却落得遭人误解,穷愁潦倒,按现代某些价值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是不是当时的人们都在想着做信客?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信客?所以我们必须要讨论一下。问题研讨(提示:在课文中找相关事例来说明)

(1)、文中青年信客让别人得到了什么?

(2)、青年信客是否也有所得?如果有,他又得到了些什么?

训练卡

一、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 )

(2)处世经验和人之常情。( )

(3)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

(4)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

二、选择恰当的项填入这段文字的空缺处。

三十年信客生涯,( ),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 ),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 )。四乡敬重,( ),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备选词语:a.众口传颂 b.桃李芬芳 c.风尘苦旅 d.艰辛备尝 e.任劳任怨

三、写出几句有关诚信的格言警句。

四、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反思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