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六篇

文思都 人气:1.56W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函数有三种表达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函数解析式法。熟练解决这一问题对后续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本节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完全突破。

1.要求学生明确确定一次函数需要两个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需要一个条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例题介绍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基本步骤,并明确待定系数法的用途和目的,进而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前面学生一直学习的是已知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从数到形的过程;从这一节课开始,学生反过来学习从形到数,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也经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这节课是整个学生的一种逆向思维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在前面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直接触的是已知解析式,再研究函数。而如果没有给解析式,能不能求出解析式呢,这节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用待定系数法可以确定函数的解析式,而对于一次函数,只需要确定两个系数就能确定函数的解析式,进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面的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以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基本的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后进行学习的,学生对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掌握尚可,能通过解析式画出函数图象,通过图象判断k和b的符号,会用待定系数法计算简单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有一定的困难,而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由于两个式子相减,b就可以抵消,所以计算问题不会很大。另外,学生认为函数的学习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在练习的过程中,对于数形结合一直反复疑惑,并且对于新题型比较陌生,特别是没有直接给出点或者没有说求函数解析式,这样的题学生掌握的不够好。

2.学生已经学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会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初步认识过待定系数法,以前也接触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可以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待定系数法,怎样去用,具体步骤有哪些,进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然后举例说明从数到形和从形到数的相互渗透。

3.如何根据所给的信息找到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对于这个问题,主要利用四种题型(图象、列表、交点、实际应用)和学生一起探寻条件(主要是找两个点),从而突破这个障碍。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待定系数法,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明确确定一次函数需要两个条件,确定正比例函数需要一个条件,主要是因为系数的个数所以决定了需要的条件个数。

2、能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进而推广利用给定的信息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入待定系数法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并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难点:培养数形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出问题

在黑板上画出一次函数的四种类型的图象,要学生判断k和b的符号;通过符号确认所在的位置,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初步体会从数到形的思想。

2、讲授例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动手画出y=x+3图象后去掉解析式,抛出问题,如果给出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何求出函数图象的解析式,学生思考。

以教材例题为主,讲授待定系数法的四个步骤,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想到找两个点,求出k和b就可以。学生能根据给的两个点的坐标代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且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k和b,知道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只需要求出k和b,也就是需要找两个条件,实质上就是找两个点。如何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如何找到两个点,并总结归纳什么是待定系数法。

3用课件呈现多种题型:图象、表格、点的坐标,分别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台演示纠解题过程。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步骤,加深对待定系数法的理解,加强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反思。目的巩固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步骤。总结主要涉及的题型提高数形结合的思想:从数到形和从形到数的思路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激发了解、研究、探索自然的兴趣。

2、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借鉴修辞、描写、谚语等写作手法。

3、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培养学生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⑶ 培养学生拓展思维,积累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得途径多种多样,可读书,可看报,可上网查资料今天我们就从课堂内的学习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首先来看看谁是信息高手!

 二、谁是信息高手(整体感知)

老师朗读课文,请同学们专注地听,记下你听到的要点。

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认识云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天上的云,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你对这一词的初步印象。(美丽)

哪些语句让你有了这一印象?(品味语言)先小组交流,之后全班交流。

请大家速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云的名称,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云?

此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云的光彩)有哪些?(晕、华、虹、霞)出示四幅云的图片。看着这些云除了觉得美丽以外,应该认识它们了吧!请选择一幅说出它的名字,并从文中找出作为判断依据的句子。

大家发现了吗?作为判断依据的句子中大都用到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看来比喻的运用不仅能使事物形象生动,还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作者真不愧为描摹高手!

 四、拓展

让我们也来做做描摹高手吧!先请第一组同学看我纸上的事物名称,由其中一位来描摹,另外三组根据他的描述来猜事物名称,三分之二猜到了你就成功了!

备注:每组一次,共四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看了天上的云,我仿佛也置身空中成了其中一朵,同学们肯定要问:“你是什么云?”我呀,是雨层云,长得很壮,不象卷云那么单薄。我很想亲近你们,所以我常常离你们很近,可是你们并不欢迎我,因为你们嫌我带来了雨雪连绵的天气,于是我躲了起来,不久,我发现大家因为缺电少水而想念我了。我好高兴,别担心,我会常来看你们的!

二、认识云和天气的关系

同学们,你最愿意成为哪种云或哪种云的光彩呢?请选择一种,根据课文内容作自我介绍,并说说你与天气的关系,最好还能说说你为什么愿意成为这种云或这种云的光彩?动手写一写。

全班交流,学生点评。

出示云的图片。现在再看这些云,你应该不止认识它们,肯定还能获得些天气情况。请你选择其中一幅来给大家发布天气预报。

三、拓展

瞧,大自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你能列举一二吗?先请大家小组交流,组长做好记录并代表小组发言。

四、教师寄语

大自然充满无穷的奥秘,它是一本无字的书,等待我们用智慧来解读,希望同学们能养成细心观察自然的习惯,要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让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勇于攀登前人未达到的科学高峰!

五、作业

搜集民间流传的关于天气的谚语。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3、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爱滋病小斗士——(恩科西)2、对于爱滋病,我们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它是一中死亡率极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病。所以说,爱滋病患者是痛苦的,是不幸的!而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进行新课

(一)感悟“不幸”1、恩科西遭遇了怎样的不幸呢?打开课本找一找,找出有关的语句,体会一下恩科西悲惨的命运。2、生自读课文3、讨论交流:①“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感受恩科西的无辜和失去母亲的悲痛)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从这些数据中感受爱滋病的可怕,体会恩科西的不幸)◎“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毅志坚定。

另一方面说明他能活这么长时间出乎大家的意料。“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换它好吗?为什么?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②他还遇到了哪些不幸?“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了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备注:如果学生找不到这句话,教师则提示说:“其实,艾滋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又何止这些?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A.理解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B.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准备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当恩科西第二天准备继续上学的时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他们又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C.他们怕什么?(大家被怕被传染上艾滋病)——他们愿意接受恩科西吗?(不愿意)D.是呀!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恩科西,你最想得到什么?(得到别人的关爱像正常儿童一样上学)E.后来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呢?由于媒体的干预以及养母的不懈努力,小恩科西才得以背上书包去上学。

(二)感悟“抗争”过渡:面对巨大的不幸,恩科西是如何抗争的呢?5,6,7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它所做的三件事,你能把它们分别概括出来吗?讨论交流。1.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不断呼吁。出示第五自然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词语?并说一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教师抓住“纤弱”这个词语,深入发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身体虚弱。已经不行了。)教师追问:在这种情况下,小恩科西他想到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2.那么,第二件事是什么?(出席20xx年的艾滋病大会。)师:那么,此时已到艾滋病晚期的恩科西,已经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联系全文,大家描绘一下。师:是啊,我们都很清楚,此时的恩科西,已经骨瘦如柴,身体极其虚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恩科西仍然坚持发言。那么,哪位同学能够有感情地读一读他的发言。此时此刻,他心中想到的,依然是——他的心中,永远只有别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关心他人。有爱心。)的确,小恩科西是令人敬佩的,发言是感人肺腑的,他道出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所以,“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师:当所有与会代表看到骨瘦如柴,已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恩科西站在的面前的时候,当他们听到他那感人肺腑的发言后,各国代表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是啊,小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令人感动。从他的发言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代表所有艾滋病患者,在与社会抗争。这抗争其实在唤醒人们,应给予艾滋病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帮助。3.对未来充满希望。师:从中你可以悟出什么?(1。小恩科西对未来充满希望。2。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过渡语:恩科西如此热爱生活,顽强斗争,令人感动。可是艾滋病冷酷无情。恩科西的病情开始——(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4、当你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样?——此时此刻,你又想说些什么?5、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师引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6、(师引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三、小结”1、过渡:人类面临的天灾越来越多,像禽流感、非典、肿瘤,恩科西的顽强不屈,给所有的患者做出榜样。今天,英雄的恩科西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震撼人心的呼喊,时刻响在人们的耳边,留在人们心中。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红丝带将会飘扬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2、那么,做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也会面临挫折和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请用“不是……而是……”练说。(例:面对挫折,我们不是悲观消沉,而是要坦然面对,乐观自信。要有爱心,去帮助其他遇到“天灾”的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得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2、培养学生推理、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与概括规律

教学难点:

总结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汇报单,小奖品,磁扣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图形,一定要注意观看啊。(课件出示一个圆点)。

生:老师,就是一个圆点啊。

师:是啊,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可别小看这个点。许多点排列起来就组成一个有趣的点阵,比如:我们常玩的五子棋,围棋(出示五子棋,围棋的图片)都是由各个点组成的点阵。其实,两千多年前,希腊的数学家就开始研究点阵了。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研究点阵的规律,好吗?(板书课题——点阵中的规律)。

二.课中参与,兴趣正浓:

1、出示点阵,提出问题

师:(出示点阵),这就是他们当时研究过的一组点阵,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数数每个点阵中分别有多少个点?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有4个点,第三个点阵有9个点,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的吗?

生:我是通过数出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得到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是通过计算得到的。

师: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通过计算得到的吗?

生:第一个点阵有1个点;第二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2的正方形,共有2×2=4个点;第三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3的正方形,共有3×3=9个点;第4个点阵可以看成边长是4的正方形,共有4×4=16个点。

2、探索点阵中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在研究这一组点阵中点的个数时,同学们研究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每个点阵中点的个数再多一些,又该怎样求出点阵中点的个数呢?(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师:谁来汇报讨论的情况?

生:我们分析了前面几个点阵图的特点,认为在这个点阵图中,点的个数的规律是:1×1,2×2,3×3,4×4,……也就是n×n

师:总结得非常好,教案《点阵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案》。也就是说:用“横排数×竖排数”,对吗?(板书)你们能根据这一规律说出第五个点阵有多少个点,并画出此图形吗?(学生点子图上画第五个点阵图,展示)

师:为什么这样画?

生:因为前面四个都可以看作正方形,所以第五个图也是正方形。

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我们把第5个点阵中的点,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划分(出示教材第82页第(3)题图),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小组代表汇报。

生:(总结)每用折线画一次后,点阵中的个数是:

1=1

1+3=4

1+3+5=9

1+3+5+7=16

………………

生:(总结)这样划分后,点阵中的规律是:1,1+3,1+3+5,1+3+5+7,……所有奇数相加的和。

师:真了不起。这种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叫做“折线划分法”。通过研究点阵,我们发现这组正方形点阵中有很多规律。能用刚才的方法来研究长方形的点阵吗?

生:可以。

师:课件出示一组长方形的点阵。提问:你们能用刚才的两种方法发现这个点阵的规律吗?

生:(1)。横排×竖排:1×2,2×3,3×4,4×5

(2).折线划分法:2,2+4,2+4+6,2+4+6+8,2+4+6+8+10

师:在点子图上画出第5个点阵。小组交流,研究:上面的点阵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生:(1)两个两个数:1×2,3×2,6×2,10×2,15×2

(2).斜着一层一层数:1+1,1+2+2+1,1+2+3+3+2+1,1+2+3+4+4+3+2+1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创造规律。除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点阵外,还有很多其它形状的点阵,我们研究他们,同样会有很大的收获。看看,这是一组什么形状的点阵?(课件出示三角形点阵图)你能用一层一层数的方法,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展示,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画出第五个点阵。

生;1,1+2,1+2+3,1+2+3+4……

三.应用新知,兴趣优在:

师:其实,点阵是灵活多样的,每个点阵都有自己的规律。(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观察下图中的几个图形,小组内说说他们的规律,然后小组合作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学具粘出下一个图形。

生:汇报,展示。

四.课末设计,兴趣高涨:

师: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一些点阵的规律。现在,你想自己设计一个点阵吗

生:想。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个点阵设计大赛,好吗?课件出示要求:

点阵设计大赛

1、设计时间:5分钟

2、设计要求:(1)小组合作,共同设计一幅有规律、美观的点阵图,画出前4个点阵,并用算式表示每个点阵的数量.

(2)每组派代表说明设计的方法及点阵中的规律,并展示作品.

(3)优秀小组的作品,在班级”展示台”展出.

生:小组内自由设计,展示。

五.联系生活,兴趣永存:

师:看来,同学们各个都是个出色的小设计师啊!点阵的规律,活中也十分常见。比如:(课件出示图片)一些大型活动的展示标志,广场上美丽的花坛,由点阵构成的各种图案等等。可以说,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点阵的规律,离不开数学的知识。对吗?那么,就让我们用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学习: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美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幅简洁准确的图像。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讲述故事.

2. 引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通过对糖、盐、雪花的比较,进一步了解雪花的特性。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讲述故事。。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大胆讲述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糖、盐、雪花的特。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ppt课件。

2.小狗、小猫和山羊公公饰若干。

3.盐、糖、雪若干。

4.音乐《小雪花》。

活动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语言指导法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到了冬天,有很多地方都会下雪,你见过下雪吗?能说一说雪是怎么样的吗?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下雪吧!

(二)播放下雪雪景图,引导幼儿欣赏激趣。

师:下雪了,雪花把大地装扮成了白色的世界。小动物也来看下雪,想不想知道小动物们的想法?好的,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听《下雪了》的故事,听听小动物们眼中的雪是怎样的?嘘,故事要讲话了,小耳朵要认真的地听,听听故事里有谁?它们都说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提问。 故事里面都有哪些小动物?小狗是怎样说话的?小猫是怎样说

话的?山羊公公是怎样说话的?(引导小朋友模仿小动物们的叫声和动作)

(二)借助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第一幅故事图片。

提问:谁跑出来了?小狗说了什么呢?好的,我们一起听听小狗是怎么说的呢(播放录音)?

2.出示第二幅图片。

(1)看谁又来了?小猫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录音)。

3.出示第三幅图片。

(1)看小狗和小猫在一起,猜猜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要争吵呢?

4.出示山羊图片。

看看谁来了?你们猜猜山羊会说什么呀?听听山羊公公是怎么说的(播放录音)?

5.幼儿交流讨论

(1)小朋友到底天上下的是糖还是盐?为什么?

(2)为什么小狗会把雪当成糖?为什么小猫会把雪当成盐?

(3)师小结:哦,原来它们的颜色都是白色的。

6.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小狗和小猫尝过雪之后,它们会发现什么?

(三)师带动作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四)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带动作讲述故事。

(五)角色扮演。幼儿分组扮演小狗和小猫,师扮演山羊公公,表演故事。

(六)延伸活动

在操作区摆放盐、糖、雪,活动后组织幼儿用实验的方法进一步探究盐、糖、雪的物性。

三、结束部分

1.这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什么?下雪了,故事里的小动物不怕冷就出来看雪了,小朋友,你们怕冷吗?好的,现在请小朋友起立随着音乐跟着老师到室外做游戏吧!

2.播放《小雪花》,带幼儿到室外做游戏。

第二篇:《下 雪 了》下雪了关心朋友的话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天景色。

2、运用故事的内容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故事背景音乐、故事录音、结束音乐。

2、雪花一片、操作图四张(大)、操作卡片(小)幼儿人手一张、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 歌表演《会跳舞的雪花》

(1) 出示实物雪花进行提问:

1、这是什么?

2、什么季节会有雪花?

3、冬天来了,天气真冷,天空中下起了大雪,一片一片的雪花从天上怎么样了呀?

(老师可以用动作来引导幼儿)

4、谁用动作来给大家表现一下雪花是如何飘落下来的?(请个别 幼儿进行尝试)

(2) 表演《飘落的雪花》

1、现在我们大家都来做雪花,用优美的舞姿跳一段舞蹈吧!但老师有 一个要求,当音乐结束后,你们要做雪花飘落的动作保持不动,记住了吗?(老师可以先示范)

2、(放音乐,幼儿跟跳)音乐结束后提问:小雪花,你飘到什么地方了呢?(请个别小雪花回答,然后请小雪花飘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坐好。)

3、老师小结:刚才老师看到许多雪花飘呀飘,有的飘向汽车,有的飘向大树,有的飘向屋顶,有的飘向院子??还有雪花会飘向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下雪了》,小朋友一定要仔细的听,听完故事要回答老师的问题。

二、 欣赏故事《下雪了》

(1)完整的欣赏一遍故事。(放录音)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的雪花都飘到了什么地方?

(按幼儿回答的顺序出示图片,大树、田野、大地、草地)

(2)连线,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老师:那我们一起看看雪花是不是都飘向这些地方!

下雪了,下雪了,雪花飘呀飘,飘呀飘,飘向田野(老师示范连线),麦子说:“我有被子盖了,真暖和!”那么他还会飘到哪里呢?又是怎么说的呢?

2、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一张卡片,请小朋友轻轻的拿一张,一边看一边仔细听,听完以后我们一起来找一找,雪花还飘向哪些地方? (放录音,完整听一遍故事)

3、故事听完了,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笔,和老师一起来看一看,雪花都飘向什么地方?(边说故事边找,老师可以启发幼儿来说)

4、小朋友都找到了吗?现在请小朋友把笔帽盖好,把笔放回去,拿起你们的卡片和老师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想象仿编

提问:小朋友仔细想一想,雪花飘呀飘,还会飘向哪些地方?它又会怎么说呢?

老师可以举例:雪花飘呀飘,飘到娃娃的身上,娃娃说,我可以堆雪人了,真高兴!

三、 结束(律动)

小雪花飘呀飘,飘到很多的地方,真高兴呀!它们快乐的跳起了舞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雪花一起跳舞呢?那我们一起和小雪花跳起来吧!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选择的是《下雪了》,它在教参中的目标要求

1、是请幼儿观察雪花,感受雪天的美景。

2、是学习用“飘呀飘”说一句话。

3、是尝试小段文字的阅读。

我在设计这次活动时将目标改为

1、仔细倾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天景色。

2、运用故事的内容进行仿编。

因为第三条我想到会有些难度,对于中班的孩子,让他们尝试小段文字阅读有一点困难。我在目标中加入“仔细倾听”,因为我觉得在看图讲述中,倾听是最重要的。

这节课在开始我问幼儿“雪花从天上怎么样了呀?”孩子回答的都不尽人意,我问了好几遍才有一个孩子说出“飘落下来”,课后我反思,是因为我的引导语出现错误,如果我问“雪花是怎么从天上落下来的?”会不会更好一些。而且在和孩子做律动的时候表现的不是很大方,有些拘束,这样让孩子也没有完全的动起来,效果没有设想的要好。在让幼儿连线的时候我应该到孩子中间去,看看他们是否连对,而不是站在前面没有行动。

总的来说这节课虽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对我来讲也是我的真实水平。 这次活动也让我真的收获不小,除了在大的方面让我学习到很多之外,小的方面也让我在自己的语言课上尝试了一下自己的方式,从中我也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要紧守教参中的设计过程,教参只是教师的一个参考资料而已。另外我有了一个最大的感受,放松自己,尽量去做好,不要想结果,只有你放开了,孩子才会无拘无束。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因此,我设计的理念是: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成为语文实践体验的过程,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求实,求活,求新,求效是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篇阅读课文生动感人,情真意切。它讲了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表露了一位老人的中国心。

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即:常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最后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

1、紧紧围绕外祖父在国外思念祖国这一思想感情展开回忆,中心突出。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借梅花来表情,蕴意深刻。

【教学的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4、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流程】

一、谈话入题,赏梅花

1、导语引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暑气渐去渐远,我们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课件演示,欣赏梅花,学生吟诵咏梅的诗句。

3、过渡:

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作家陈慧瑛常常会想起了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并由此勾起了她一连串的回忆。

二、理清脉络,知梅花

1、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些事?

2、讨论交流,理清条理,出示小标题: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三、细读引导,悟梅花

1、在作者的记忆中,外祖父是一个爱梅的人,你能从哪能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同学们,我们读过这几件小事,都倒感觉到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这些段落中读出这种感情的呢?

出示:我们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用这些方法:

⑴ 联系上下文。

⑵ 抓重点词句。

⑶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⑷ 用朗读的方式。

⑸ 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4、重点引导第二件事:

从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对外祖父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体会对梅花的爱。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品读升华,颂梅花

1、过渡:

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一段话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2、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那段话,互相交流,讨论:

⑴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⑵ 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听。

⑶ 全班交流:

① 梅花的精神(不畏严寒,坚贞不屈)。

② 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

③ 保存墨梅图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

3、说说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人物?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外祖父对梅花,对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敬佩:

⑴ 自由练读。

⑵ 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⑶ 齐读。

五、拓读深化,学梅花

课文除了写外祖父挚爱梅花外,还写了外祖父几次哭了,请找出来读一读。

1、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唐诗宋词时,外公满脸忧伤,莺儿啊,莺儿──。

当外公因年纪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亲爱的外公,你别哭了──。

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凄楚:莺儿啊,莺儿──。

2、学完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

3、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让学生明白,梅花魂就是爱国心。

4、文章的开头了结尾有什么联系?

5、让学生想象说话: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

6、师导语:

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7、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

8、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设计特色】

在教学设计中我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教外孙女学唐诗宋词,外公哭了,我设计了,外公满脸的忧伤,莺儿啊,莺儿──当外公因年纪大而无法回国而哭时,设计了亲爱的外公,您别哭了──,当外公含泪递梅花手绢时,外公满心的凄楚:莺儿啊莺儿──,留下空白,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学文前,我引领孩子欣赏古代和现代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游子情怀》,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赞美梅花,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第十三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重点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桌听,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