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导学案2篇

文思都 人气:4.72K

《短歌行》导学案1

知识目标:

1.了解曹操生平及《短歌行》写作背景。

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理解诗歌的主旨。

4.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5.积累曹操名句。

素养目标

1.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曹操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了解曹操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一、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为政治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其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二、了解建安风骨及歌行体:

1.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慷慨悲凉的诗文风格。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文风格就被称为“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的作家,以“三曹”“七子”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朝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

2歌行体:

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因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章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

三、了解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四、解题:

这是一首乐府诗,“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8194;

“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这首诗诗句都是四字句,就成为“短歌”。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除了在歌声、曲调的长短上有区别外,还有另一个区别,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四、名家点评:

(1)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言当及时为乐。又旧说长歌短歌,大率言人寿命长短分定,不可妄求也。——唐代史学家吴兢

(2)孔融、杨修俱毙其手,操之高深安在?身为汉相,而时人目以汉贼,乃以周公自拟,谬矣。

——南宋文学家、宋末文坛领袖刘克庄

(3)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清代文学家陈沆

(4)言当及时为乐也。“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山不厌高”四句,言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成其大也。——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

五、积累基础知识:

1.字音

譬如(pì)青青子衿(jīn)呦呦(yōuyōu)何时可掇(duō)

度阡(qiān)契(qì)阔谈18217;(yàn)三匝(zā)周公吐哺(bǔ)

2.通假字

契阔谈18217;:“18217;”通“宴”,宴会

3.古今异义

人生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4.词类活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鼓瑟吹笙: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使动用法,使……归

5.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宾语前置句,“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六、朗读节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七、内容解读:

(一)白话译文:

短歌行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二)结构层次:

全诗共分为四层。

第一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写作者对酒当歌,感慨人生的短促。

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的原因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贤才”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他那里施展抱负。

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写作者思念贤才,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更是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第三层:明明如月……心念旧恩。先写内心的忧愁,再写要礼遇贤才。

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像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四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写求贤若渴之情。

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了此诗的主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三)诗歌主题:

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四)意象:

(1)酒

在诗歌中“酒”一般被用来表达忧愁思绪,因而有了“借酒浇愁”一说,曹操借酒表达的是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诗人将人生短暂比喻成“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3)明月

在古典诗歌中明月一般借以寄托相思别绪,在此曹操借明月喻贤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贤才就像天上美好的月亮,一心向往,不知何时才能得到,因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五)诗人形象:

曹操有宏大志向,充满霸气和谦恭之气;有广博的胸襟,待人真诚、热情、尊重人才(爱才惜才),对犹豫彷徨未找到明主的贤才给予关心和同情。他忧人生,忧贤才,忧天下。因壮志难酬而忧,但他没有陷入低沉的哀叹而不能自拔,反而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短歌行》是曹操胸怀大志的壮歌,体现了直面现实、热爱生命的担当与豪情。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生逢乱世,他彰显了生命价值,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

(六)艺术特色:

1.用典

适当用典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①“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

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用典的主要作用】

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用典的形式】

化前人语句。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

暗用历史故事。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2.比兴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3.言志与抒情相结合

言志是这首诗的基调和灵魂。它加强了诗作的内容,使之更为厚重:它决定着诗作的主旨,使之更为深刻。而本诗的抒情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八、拓展延伸:

曹操经典名言:

1、生于乱世是为不幸,但如能变乱为治,岂非不幸中之大幸!

2、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3、欲取胜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

4、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5、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7、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之变化,可比世之英雄!

8、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9、以蝼蚁之里而撼泰山,何其愚也。

10、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隐机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1.思考,全诗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

全诗可分为四层:前八句为第一层,诗人慨叹人生有限,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次八句为第二层,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求才若渴的心情;

再次八句为第三层,写对贤才的仰慕,想象贤士到来,畅抒情谊;

最后八句为第四层,写贤才择主和自己希望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

2.思考,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明确:

3.思考,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的思想感情?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

思想情感: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苦短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积极昂扬的精神。

感情基调:

全诗的感情基调并不消沉。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4.思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明确:

这四句,揭示曹操“忧”之内容和原因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作者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

引用《诗经鹿鸣》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5.思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中的“忧”的上文的“忧”相同吗?

明确:

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6.思考,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

明确:

这四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和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的故事,来说明诗人自己一方面感到生命易尽,一方面则更加激励他及时建功立业的思想,渴望有更多的有才能的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7.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

明确: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

8.思考,曹操“忧”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一忧时光易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二忧贤才难得,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三忧功业未就

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

9.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

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但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抒发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10.思考,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明确:

诗歌塑造了一位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的诗人形象。

11.思考,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

明确:

(1)用典

适当用典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①“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

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2)比兴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3)言志与抒情相结合

言志是这首诗的基调和灵魂。它加强了诗作的内容,使之更为厚重:它决定着诗作的主旨,使之更为深刻。而本诗的抒情性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1、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pì)慷慨(kǎi)青衿(jīn)

B.笙箫(shēng)阡陌(mò)契合(qiè)

C.周匝(zā)哺育(pǔ)鼓瑟(sè)

D.沉吟(yín)拾掇(duō)呦呦(āo)

【答案】A

【解析】B契合(qì)C哺育(bǔ)D呦呦(yōu)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慨当以慷 当以:应当可以。

B.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礼遇。

D.绕树三匝 匝:遍。

【答案】B

【解析】A项,没有实义;C项,问候,探望;D项,周,圈。

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D.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答案】B

【解析】B项古今义相同,指颜色。A项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C项古义,光明、明亮;今义,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D项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答案】D

【解析】A项形容词作动词。B项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状语。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30个字。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__①__。东汉末年,曹操慷慨赋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淋漓抒写了诗人__②__。一千三百年前,李白曾吟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表达了他__③__。“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总结了后唐庄宗既得天下又失天下的原因,感喟小自一人、大至一国,无不以安逸而衰亡,以理想而勃兴。

【答案】①就是人类的梦想史 ②勇于追求的壮志豪情 ③不畏艰难的远大理想抱负

【解析】第一个空根据语境应填写“就是人类的梦想史”;第二个空主要根据前面引用的内容来填写,曹操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勇于追求的壮志豪情;第三个空根据李白的诗句表达了他不畏艰难的远大理想抱负。

《短歌行》导学案2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并诵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2、感受曹操在诗中所抒发的“忧”及其实质,进而体验曹操忧而豪壮的特殊情感

3、体验曹操为实现志向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验志向与现实的关联。

教学重点、难点:

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主要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其中有一个怎么也不会被淡忘的人。他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后世统一全国打下坚实基础,他就是——曹操。我们对曹操都应该不陌生。大家用一两个词来总结对曹操的印象?(奸诈、枭雄),曹操真的是这样的性格吗?我们今天就来读诗,感受一下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情怀。

2、背景介绍:话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扫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夜晚皓月当空。曹操宴请文武众臣。酒至酣处,忽然望见乌鸦往南鸣飞而去。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有感而作《短歌行》。

3、知人论世: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太尉曹嵩之子,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

1、字词清盘

青青子衿()呦呦鹿鸣()何时可掇()

鼓瑟吹笙()绕树三匝()契阔谈18217;()

2、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初中时我们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本诗诗眼为“忧”。筛选:几次出现?是哪几句?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议)

1、曹操这诗里的诗眼是“忧”。他忧的是什么?请大家自己品读,结合文本概括诗歌里反应出来曹操担忧的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担忧?

2、诗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艺术手法

四、引导学生拓展创新(创)

说到壮志,和它连在一起的通常是另外两个字,(未酬。难酬)耳熟能详,恐怕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感受。请大家品读、思考讨论:和上面的诗句相比,你觉得曹操的忧有什么独特之处?

A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诗卒章显志。正是有建功立业吧,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所以才会一扫迁任书法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正是有壮志才会想到人生短暂,更应当抓紧时间延揽天下人才及早及快建立功业。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不屈从于命运和时势的抗争,正是这种壮志让我们看到曹操真豪杰大英雄的本色。何以解忧?只有壮志。

六、课后延伸、温故知新

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