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文思都 人气:8.15K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说课稿范文汇编5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来自基础教育系08级理工班,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1.2教材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有两方面的知识,首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介于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物体长度有直观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着重点应放在借助实际动手测量来帮助他们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国际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方便他们以后对测量的学习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进率关系。

(二)能力目标:

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情感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厘米和米。本节课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种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识,此外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古代,就有了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裁缝在量一块布的长度的时候,有的用脚,有的用扎。同学们看这座漂亮的房子,我们想知道它有多长,也需要来量一量。

(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现在我们来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有的同学选用小方块,有的同学选用三角形纸片,有的同学选用小刀,同一本数学书,他们的测量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总结出了这是因为选用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

(3)巩固操练

选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小木块,来测量这些摆放整齐的物品。(通过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实际测量以后,体会到测量活动中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国际同意长度单位的新知)

(4)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5)练习 我们统一选用小方块来作为长度单位,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度。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设计以上两个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

在练习结束后,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提出新的要求,这能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八、课堂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 “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月亮湾》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家乡月亮湾美丽怡人的田园风光,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全文共分为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第二、三自然段介绍村前和村后的美景。本文的一个主要特色是通过写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另外,教材中的插图展示了月亮湾的美景,应该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并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背诵。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即《古诗两首》、《蚕姑娘》、《月亮湾》、《快乐的节日》。这些都是关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两首》和《蚕姑娘》,初步领略作者写景的方法和对具体事物进行描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月亮湾》巩固了所学方法,为学习《快乐的节日》做好铺垫。通过学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景的技能同时得到提高。

3.课时安排

《月亮湾》这篇课文,我准备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借助录音带和图画介绍月亮湾;学生自学本课生字,然后自读课文,说出三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找出作者描写的主要景物,体会作者写景的方法,理解新词。第三课时,检查识字、背诵情况。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月亮湾的美景,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这样的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5.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文的前后联系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体会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在这篇诗情画意的课文中,关于月亮湾的地理位置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要想教好一节课,了解学情很重要。二年级的学生基础功底薄,识字量少。但他们看图说话比较积极。我相信,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新词,同时结合课文的插图以及图画,这节课一定能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1.以读促解法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引导学生多

读,反复读,有感情地读,才能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2.直观教学法

通过幻灯、图画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新词、理解课文。

3.图文结合法

本课文的插图,充分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通过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和本人的板图,进行口头说话,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1、情境导入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

2、“读、想、画、议”法

通过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3、合作交流讨论法

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 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法

一上课就板书课题<板书:3

月亮湾>让学生大声齐读题目,接着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乐曲和幻灯出示月亮湾的田园图片,问学生,“月亮湾是个怎样的村子?”(答:美丽的村子)“作者是怎样介绍它的美呢?”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讨论法

1.默读第一自然段,并讨论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学生通过自读,并同桌讨论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师指导用叙述的语气朗读本段。

2.让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共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个别回答,当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边画图,边问问题:

(1)怎样的小河?(月牙一样的小河)

(2)河里有什么?(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3)河上有什么?(一座石桥)

(4)河岸上有什么?(桃树)

(5)过了桥,是什么?(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

通过说出景物及其特点,以及结合教师的板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段的内容,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3.出示写有词语:月牙、缓缓地、倒映、灿烂、朝霞的小黑板,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词语的意思,然后进行抢答,教师再借助幻灯让学生核对答案。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通过讨论和激烈的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合作学习的技能。

4.读一读,比一比,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1)/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2)/过了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学生集体交流并讨论。通过比较,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5.让学生说出这一段的比喻句,并说说这句话用什么比作什么?再要求学生用“像”说一句比喻句。从中培养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技能。

6.学生边看板图,边复述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7.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先默读,然后回答问题:村子的后面是,山坡上有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检查学习效果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是否掌握,以及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我设计了如下测评题:

1.基础题: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拓展题:画图写话。

你的家乡哪儿最美?试着画一画,然后写几句话,再向同介绍。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我通过板书让学生了解了月亮湾的地理位置,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附板书:

3 月 亮 湾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八章第四节,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固体的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因此本节知识是对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内容与生活和科学技术联系十分密切,能使学生对自然充满好奇的同时揭开心中的许多谜团,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伟大,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了解生活中跟流体压强相关的现象,并会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简单解释这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本节注重学生实际研究,通过实际动手做,实际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经历科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的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

3、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本章的重点是要经过学习探究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充足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

二、说学情

1、在本节课之前,学生通过前面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学习,对科学探究的几个步骤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实践,同学们在学习和探究物理方法上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2、任教的班级为城市中学,学生思维发散,喜欢动手动脑,知识面较广,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毕竟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所以课堂中设计了几个学生动手实验来满足学生“手脑”的需求,通过探究活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护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这基础上,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总结和概括。

所以在本课中,主要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通过亲身探究来学习这部分知识。

三、说教法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设疑导学,师生共议,探究创新。”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及本人对学生情况的认识,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及训练与实践式等多种多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说,遵循“四点”式教学方法——以实验为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主动讨论,提出焦点;学生归纳,得出重点;教师提示,消除难点。在科学探究的具体过程中,遵循如下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学生探究实验———→学生观察、交流并尝试从中得出初步结论———→老师点评、统一学生的观点,得出结论———→及时反馈,关注社会、关注科技,体现人文关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点拨引导、类比、设问,使学生不断处于思维活跃状态,积极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让学生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中得到学习物理之快乐,享受成功之喜悦,同时,通过不断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成功感得到满足,增长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关注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说学法

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学生用简单的器材做实验,用事实说明问题,在实验现象中分析问题实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老师引导下,全班讨论中完成对问题探究,要求学生掌握在交流合作中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

通过一个“连通器”液面高不一样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在通过一个“乒乓球跨栏”的学生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学生心中充满疑问的同时渴望得到答案的心理下提出疑问——液体压强与流速有怎么样的关系?这种教学引入方式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对接下的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很符合初中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紧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想,自然延伸到新课的教学。

2、新课授课

(1)探究流动的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生利用实验台上已有的实验器材,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必要时,可以参考老师PPT上的实验图,每小组完成一到两个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之后,再与其他小组一同进行汇报,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小组内部体现的分工合作,全班各小组的汇报,又体现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这种交流讨论不是居于一种简单的形式,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每个小组有机会完成每个实验,因此小组与小组之间又体现的全班性的分工与合作,汇报中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生实验时,老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的产生,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控制不同的吹气的速度,来体现流速的快慢,做好现象的记录,并前后进行观察对比。

实验结论总结出来之后,呼应开头的两个实验,解决新课导入的问题:为什么水流急的地方液注低,水流慢的地方液注高;为什么老师在乒乓球上方吹气,乒乓球轻松地跨过一个个纸杯。使学生的疑虑和探究欲望得到一定的满足。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和危害。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分析升力的产生原理;之后让学生思考赛车机翼板结构意义;非洲草原犬鼠设计的洞穴通风原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否给生活生产带来一些危害,这样的教学,既可以达到检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又能引导学生去留心身边的事物或现象,体现“生活物理化,物理生活化”,贯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并潜意识地对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看事物一分为二的辨证科学思维。在这一段的教学,由于所任教都是城市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广,对赛车、非洲草原犬鼠生活习性一点即通,所以老师点到为止,学生自己分析即可。

(3)本节小结,通过对知识进行重现,让学生明确本节所学的主要知识,再一次强调本节课重点。实验探究课尤其要重视课堂总结,部分学生会觉得在实验课上是“玩”中度过的,因此最后进行知识的梳理,进步一让学生明白本节棵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3、巩固练习。

最后给学生思考几道与课堂相关的练习,练习是对教学效果最直接的反映,通过练习可以很快很直接地了解学生课堂掌握情况,同时起到巩固强化课堂知识的作用。

说课稿 篇4

一、活动来源:

本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回顾平日里,每每出现这样的一幕:散步时孩子们说:“老师,你看,这棵树多高呀。”“老师,我长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带孩子们参观完小学后,孩子们总围绕在我身边说:“老师,小学的操场比我们幼儿园的大,那边的老师也比我们幼儿园的多”等等。每当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问他们: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们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用尺子,绳子、木棍等量,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来量。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对测量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为此我们利用“一课三研”这一契机,选取了幼儿感兴趣的“守恒”这个活动作为我们教学的内容,利用“闯关”游戏,引领孩子一步一步感知、理解“面积守恒”这一概念,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说教材:

根据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守恒”作为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之一,其影响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守恒的范围较广,包括数守恒、长度守恒、液量守恒、物质的量(固体量)守恒、面积守恒、质量守恒、容积守恒等。但“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对守恒观念还比较缺乏。大班幼儿好学,认知能力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因此,我们选择了《谁的花园大——面积守恒》,设计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拼摆图形的方法,让幼儿获得测量的方法和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搭建平台。

三、说目标:

新《纲要》中指出,数学活动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数学活动,培养幼儿具有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大班的孩子对探究的兴趣浓厚,能较敏感地捕捉关注周围的空间及数量的变化。

根据科学领域的目标,幼儿园新《纲要》的理念及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学习用数格子的方法,测量、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初步感知面积的守恒。

2、在测量中,知道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

3、萌发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重点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操作性,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验图形面积的守恒。

活动的难点是:在测量中,知道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理解图形的面积不会受其摆放形式及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在拼摆游戏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说准备:

本次活动以幼儿操作为主,所以为幼儿准备了操作材料:

每组一份大小一样的小三角形若干,正方形模板人手一份。

其次,遵循新《纲要》中“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激发幼儿操作的主动积极性,制作了动物花园的课件,使数学活动更游戏化、生动化。

五、说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发兴趣,引入主题

师幼一起听音乐进入活动室,请小朋友围着花园坐下来。

动物幼儿园里,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山羊爷爷在为每个小动物们分一块大大的方形饼干,等轮到小熊的时候只剩下碎成两块小小的三角形饼干,老师就把两块三角形饼干都给了小熊,其他小动物不高兴了,都说小熊分到的饼干最大,小熊感到特别委屈,想请小朋友来评评理,你们看看真的是小熊的饼干大吗?

幼儿回答,教师进行对比和验证。原来这两块三角形饼干拼起来正好是一块正方形饼干,他们每个小动物分到的饼干大小是一样的。

(二)探索对比方法

山羊爷爷看我们的小朋友这么能干,想请你们来进行闯关游戏,你们想不想参加啊?好,现在进行第一关:

出示ppt图片。小猫有一个漂亮的花园,小兔也有一个漂亮的花园,它们都觉得是自己的花园大,到底是哪一个花园大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还有没有更好、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三)学习测量的基本方法

1、出示测量工具: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师:刚刚在故事中,我怎么来使用正方形这个测量工具呢?(幼儿回答)我们可以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把花园铺满,然后再括号内写上数量,小猫的花园用了几块正方形,小兔的花园用了几块正方形,看谁的花园用的正方形多,就是谁的花园面积大。记住在拼的时候要角对角、边对边。请大家试一试。

2、幼儿尝试测量

师:放PPT验证。小兔家的花园用的正方形多,而小猫家的花园用的正方形少,所以小兔家的花园面积比小猫家的花园面积大。

(三)测量方法的运用巩固

1、哇,你们真厉害,你们还有信心进行闯入第二关呢?小牛和小象也想比一比,谁的花园大?观察它们的花园有什么特征?(出示三角形和正方形),用这两种测量工具应该怎么放呢?怎么数呢?

师:原来,我们可以先把正方形放满,在放三角形,这样就很容易数出来了。

2、幼儿操作

师:原来,可以把两个三角形合起来成为一个正方形(播放课件)两个花园是一样大的,可是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原来面积一样大的图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3、幼儿操作,做完的幼儿把纸贴在展示板上。

(四)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其他的测量工具。

如:尺子、线条、棒子等。

六、延伸活动“用摆放图形的方式来感知面积守恒。

师:你们已经成功闯了两关了,你们还要闯第三关吗?这一关也是最难的,你们有信心吗?我们新的幼儿园正在建造当中,张老师想请你们来当设计师,帮我们设计出两个面积一样的花园。这是我设计的花园(出示事先设计好的图纸),你们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时不一样的?

师:原来,我设计的花园面积是一样的,都是由10块正方形组成,但是他们的形状可以不一样。由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那现在就请你们来当小小设计师,为我们新的幼儿园设计花园吧,记住,一定要面积一样,形状可以不一样哦!

七、活动亮点:

1、整个教学以“闯关”为主线,形象地将数的守恒展现在幼儿的面前。运用闯关游戏,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同时,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达到教学的目标。

2、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同时本节也是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教材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

B.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

C.通过临摹提高用图能力;

D.学会用相关的知识规律来解释实际问题,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

B.通过让学生绘制全球风带模式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培养学生的解图能力和观察探究能力;

C.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兴趣,增强其客观、理性地思考问题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B.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3、教学重点: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依据新课标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4、教学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依据:该部分的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足,存在知识缺陷,而归纳总结又是他们的薄弱环节,故确定其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心理上来看:

高一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界中的地理现象觉得神秘,有一定的探究,渴望获取新知识。

2、从知识储备上来看:

学生的地理思维还较薄弱,特别是在探究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上存在较大困难,尽管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三、说教学方法:

1、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故而本课将采用读图分析法、绘图分析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授课。例如:①、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②、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课前准备 ①教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多媒体课件 ②学生:导学案

四、说学法:

1.读图分析法和归纳法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式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师生互动引导学习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绘制理想洋流模式图,逐步培养其动手能力。

3、探究性学习法

在课堂和课余时间要提供平台给学生讨论和展示的机会,因此准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法、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法等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绘图分析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绘制各海区洋流简图,逐步培养其动手能力,再通过对比洋流简图,寻找分析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比较法

通过比较,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

五、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大黄鸭漂流记

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预期目标:创设文学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

(2)问题导学,形成概念

依据:以问题导航,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通过“知识迁移和同化”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1、洋流的概念 理解突破:由于洋流比较抽象,通过视频,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其概念。

2、洋流的分类(按性质)教学手段:图表导学法 理解突破:以图表导学法降低教学和学习难度,从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中,列举出若干条南北向洋流为例,如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

预期目标:学生学会并能够判断洋流性质。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上指出,由于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并不很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重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一些高潮,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思想上的唤醒,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地理知识。

预期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愤悱心理”,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情感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从而进行有效教学,进而将学生带入第三个学习层次“洋流的形成”。

(3)联系旧知,构建新知

3、洋流的形成( 读图3.4 “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 )

重点突破:首先让学生结合图3.4“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自学洋流的形成,并对比“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当学生对比结束后,我将与学生一边绘制简图,一边分析洋流的成因(见插图1)。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增强学生分析、归纳及动手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预期目标:学生动手做一遍后,能容易理解各洋流的成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第四个层次“洋流的分布规律”。

(4)读图绘图,探究规律

4、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的归纳分析,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过程化,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设置第二个教学高潮 动手、讨论、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来完成活动,第一小组完成“太平洋”部分,第二小组完成“大西洋”部分,第三小组完成“印度洋(冬季)”部分,第四小组完成“印度洋(夏季)”部分。分别在附图1中,完成下列步骤:

活动步骤实施方法 及 预期目标

①标出该大洋洋流运行方向以“8”字模式法,引导学生得出其运行方向规律;

②标出该大洋各洋流名称引导学生速记洋流名称,并能够上台演示指明;

③给不同性质的洋流上色以太平洋为例,引导学生给该大洋东西岸的洋流上色,寒流上“蓝色调”,暖流上“红色调”,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类比其他几个大洋,观察得出其寒暖流分布规律。

④最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反馈讨论结果,并综合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教师作为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学会学习。

点评总结 :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作适当点评,并给予鼓励肯定,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回顾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5)例题示范,突破难点

案例分析(解开大黄鸭漂流记”之谜)

(6)探究拓展,引申迁移

拓展运用:案例1:《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见附文。

假设学生若也是其中的一只鸭子,那他将会在14年的狂滔怒海中度过其漫漫的历险航行,结合案例说明,“鸭子们”如何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呢?试在附图2中设计其可能的漂流路线,作为课后家庭作业。

附案例1:中国“鸭子舰队”海上漂流14年

“鸭子舰队”引发全球寻鸭热

据英国媒体报道,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2.9万只塑料玩具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鸭子舰队”在海洋上漂流了14年、3.5万公里之后,可能于明年抵达英国海岸。

船只失事造就“鸭子舰队”

据报道,“鸭子漂流记”是从1992年开始的。一家玩具工厂的货船从中国出发,打算穿越太平洋到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港。但是出发6500公里之后,货船在国际日界线附近的海洋上遇到猛烈风暴,一个装满2.9万只浴缸黄色塑料玩具的集装箱坠入大海并摔裂,令所有玩具、包括海狸、海龟、青蛙和橡皮鸭子等各种玩具漂浮在海面上,由于鸭子的数量较多,因此形成一只庞大的“鸭子舰队”随波逐流。

在最初3年中,其中一批1.9万只鸭子完成了1万多公里的太平洋副热带环流,沿途经过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美洲和夏威夷等地洋面,平均每天漂流11公里。

艰苦穿越北极南下

但是,另一批大约1万只鸭子被甩出了洋流,向北漂去。1993年,当它们漂流到俄罗斯和美国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时,“鸭子舰队”被冻在寒冷的浮冰里,只能缓慢地向北极方向漂流3200公里。

随后,“鸭子舰队”又开始南下,在向南漂流6400公里后,到达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当浮冰开始解冻后,这些鸭子终于得以解脱,向美国东海岸漂流3200公里。如今,这1万来只鸭子仍继续朝南方漂流。

明年“入侵”英国

如今,“鸭子舰队”在海洋上漂流14年之后,正向英国“入侵”。监视海洋残骸的科学家称,这支“鸭子舰队”不久前遇上了围绕加勒比海到英国之间海域的湾流,即将开始漂越大西洋。据预测,“鸭子舰队”很有可能在大西洋上漂流4800公里后,于20xx年的某个时候抵达英国海岸。

六、说板书设计: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洋流的定义

暖流

2、洋流的分类

寒流

盛行风

3、洋流的成因 陆地形状

地转偏向力

4、洋流的形成模式

5、世界洋流的分布

6、洋流的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七、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联系了实际生活,让学生的口、眼、手、脑动了起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的亮点为活动的设计,采用活动探究和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紧张的竞赛氛围下获取知识。

本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大部分环节都为自主探究,而学生的水平能力有限,个别探究活动可能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适时的进行补充与引导,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效果。